“不甘心,想重拾藝術。”他回到了母校所在地黃桷坪,進入了一家民營美術館,嘗試油畫創作。金融危機讓藝術行業備受沖擊,寇濤每個月能畫七八幅畫,獲得的月工資在2000-3000。平均算下來,一幅畫只值幾百元。
又當老板又跑業務
2009年,在跟朋友的一次聊天中,寇濤次聽說了手繪墻賺錢。手繪墻起源于古老的壁畫藝術,被眾多前衛的設計師帶進了現代家居文化設計中。說者無心聽著有意。當晚,寇濤回家查詢了相關資料,聯想到自己的繪畫特長,他立馬拍板,“這門生意可以有!”隨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開始了創業生涯。
“我要做的件事,是學會如何放下身段,從一個外人眼中的‘藝術家’轉變成一個跑業務的小伙兒。”寇濤直言,創業當初較大的困難是他自己。次發傳單時,他站在江北紅星美凱龍的大門口,還無意碰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學,看著對方詫異的目光,這個“青年藝術家”相當地尷尬。
寇濤接到的筆生意是為一位老人服務,老人剛從桂林旅游回來,留戀漓江山水,他想在新家的客廳里繪一幅山水畫。在逛家具市場時,老人接到了寇濤發的傳單,回家后便與寇濤取得了聯系。
“老人很爽快,主動問我要不要交訂金,當場就交了50%的訂金。而按照行業常規,訂金一般只需付20%。”接到生意后,寇濤立馬邀請了幾個朋友幫忙,花了兩天時間,為老人畫了一幅山水漓江。
半年 賺5萬元
經過一年的經營,寇濤對手繪墻市場已相當熟悉,“在重慶,這個行業還沒有形成規模,我的特長就有了很大用武之地。”
2010年下半年,寇濤計劃著將工作室升格成公司。他拿出自己多年來的積蓄,注冊了重慶鼎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萬元,主要產品就是手繪墻。
寇濤的公司起初只有4個人,除了寇濤,還有兩位畢業于重慶大學和中央的青年藝術家,另外招聘了一名內勤。寇濤笑稱,他們都是“青年藝術家”組合,因為同樣的藝術夢想而結盟。他在紅旗河溝附近租了一間30平方米的辦公室,每月租金1300,每月請人代做帳的費用200,再加上物管費和員工的工資,每月的開支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有了開支上的壓力,寇濤自建公司網站,并從互聯網上獲得了更多的業務。去年,公司共承接了30多筆手繪墻業務,服務對象也從家庭裝修擴展到了酒店、游輪、茶樓、會所等。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