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很漂亮,做起來很殘酷,這就是創業。創業的成功是極其偶然的,失敗卻是。我們看到的是極少數功成名就者的輝煌,看不到的是不可計數的失敗者的慘淡和悲涼。
專欄作家介紹:
李善友:中歐創業中心主任創業學兼任教授、酷6網創始人
2004年,中國創業公司的平均存活時間是3.7年,到了2011年,這個數字下降為2.9年。在中國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業不到10%。即便是在美國,活過5年的企業也只有20%,在這20%的企業中,只有20%的企業能活過第二個5年。換句話說,在美國,能活過10年的企業只有4%。
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創業的時機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年輕的時候,有激情有精力,但沒人脈沒資金,個人能力也不夠。等能力、資金、人脈這些都有了,年紀也大了,激情和精力都不如年輕的時候。
那么,一個矢志創業的人,如何才能成為幸運的?
順勢而為是關鍵。
小米科技CEO雷軍曾說過,創業要“尋找把肥豬吹上天的大風口”。這個“大風口”,就是時代的大趨勢。創業者一定要有宏觀思維,絕不能自己喜歡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要知道世界、國家和時代在發生什么,順勢而為。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GDP以每年增長8%的速度成長著,這在當今世界絕無僅有。為什么中國能夠創造這樣的經濟?照吳曉波的看法,是因為中國趕上了世界性的大機遇,一是工業革命產業轉移的末班車,二是信息革命互聯網浪潮的頭班車。
這兩個大機遇,造就了中國兩批不同的企業家。批企業家以溫州企業家為代表。他們從事的大都是傳統行業,學歷普遍不高,創業的原動力是擺脫貧困,企業發展的模式是立足于已有的行業做大做深,自我積累、滾動發展。第二批企業家以張朝陽、陳天橋、李彥宏、馬化騰、馬云等為代表,從事的是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他們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創業是為了實現一個大夢想。他們的是前所未有的行業,企業靠融資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