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位熟悉金志國的朋友眼中,金志國執掌青啤的11年,有兩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其一是進行內部整合,帶領青啤實現戰略轉變的“軟著陸”,另一件則是保住了青啤的民族品牌。
青島啤酒總裁 金志國
“金總辭去董事長的事情很突然,但他確實太累了,十幾年來身體透支得厲害。”一位青島啤酒的中層領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6月28日,金志國宣布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的同一天,備受矚目的“2012中國500具有價值品牌榜”在北京發布,青島啤酒以631.68億元品牌價值,中國啤酒好品牌,成為給這位青啤老帥好的離職禮物。
而辛苦的工作,身體的透支,換來的是青啤公司自2001-2011年,啤酒銷量由251萬千升提升至715萬千升;公司銷售收入由52.77億元提升至227.9億元人民幣;金志國,亦演繹了從一個洗啤酒瓶的工人到執掌青啤帥印的傳奇人生。
狼性金志國
1956年出生的金志國選擇在自己56歲這年辭去青島啤酒董事長職務。
在青島啤酒回復給時代周報記者的郵件中寫道:基于青啤公司目前法人治理結構和系統力建設已基本建立并進入良性可持續發展軌道,為營造管理團隊的成長空間,建設人才成長梯隊的需要,以及個人身體健康原因需進行系統以作調整,金志國先生提出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董事會接受金志國先生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的請求,并一致同意聘請金志國先生擔任公司名譽董事長及顧問。
青啤公司對金志國先生擔任公司總裁及董事長11年來,推動公司整體競爭力和市場持續提升所做的重要貢獻表示肯定,對金志國發展壯大企業的卓有成效工作表示衷心感謝。
彭作義時代青啤擴張,曾在5年間吞下47家公司,廠房散布17個省市,生產量由1996年的35萬噸升至2001年的251萬噸,而市場也由19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但由于青啤是獨資經營的公司,并無母公司的財務支持,因此需獨力承擔收購重責。青啤在不斷收購的同時,營業和管理費用亦不斷上升,2001年,青島雖已貴為全國較大的啤酒廠,但在低檔的大眾市場的虧損己達到7000萬元,大多數被收購的企業都存在著開工不足、產能被閑置的現象。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