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農村地區處在山區,有著比價好的地理環境,還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大山里還蘊含著大量的珍貴植物,天麻就是其中之一,它不生長綠葉,卻能開花結果,而它生在地底下的莖塊,天麻生在條件要求嚴格,所以多生在在大山之中,在湖北地區居多,因為沒有綠葉,不認識的人也很難發現它。
正是因為稀少,所以在市場上的價格很高,野生天麻是通過蜜環菌種來提供養分生長,很多地區的深山里不符合天麻生長環境,也很難見到它。一般只在農村大山里海拔在1000-2000米的深山密林中才有。農村野生天麻資源減少,但市場需求卻日益劇增,于是便有人開始想著人工種植天麻,雖說技術難度高,但是還是有很多農民朋友嘗試發展種植天麻。這不,下面這對夫妻就是通過養殖天麻創業的,下面來一起看看吧!
湖北十堰房縣萬峪河鄉水天坪村,80后打工青年汪翔,歸鄉之后,扎根深山,經過五年多艱苦奮斗,目前已繁育出天麻3000余窩,成為遠近出名的天麻種植戶,他的創業經驗,對打工者來說,或許能起著借鑒作用。
水天坪位于房縣的東北邊陲,歸萬峪河鄉管轄,地處武當山系的南端,海拔介于1200——1500米之間,比海拔300多米的房縣城高出1000余米,屬于典型的高山地帶。這里植被茂盛,氣候低寒,作物豐富,但不高產,就拿水天坪最負盛名的“胭脂紅”稻米來講,畝產不過200斤。這個地方風景雖好,但生活條件還很艱苦。
今年端午節后,筆者有幸與友人一起上了趟水天坪,在這個高山平壩中游玩了一天,實實在在的與水天坪人接觸了一番。水天坪大約有10余戶人家,常住人口不大于50人,以老人、小孩為主,目測成年人中,年齡最小的不會低于40歲,不用打聽,一猜便知,青壯年全部出門打工去了。就在筆者嗟嘆之余,卻在村南遇上了一對年輕夫妻,他們便是我今天要介紹的汪翔夫妻。
汪翔,出生于87年,小名金山,水天坪大多數人只知道他的小名,問汪翔則會一臉茫然。汪翔初中畢業后,由于家庭條件的原因,早早的走上了打工之路。在打工的過程中,認識了鄰縣鹽池河的姑娘小魏,兩人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愛,由相愛而走進婚姻。
結婚后,汪翔結束了打工生涯,夫妻二人回到了水天坪,成為水天坪少有的一對年輕的留守夫妻。起初,夫妻二人干干農活,小日子倒也充實,只到他們的兒子出生后,汪翔開始有了壓力,覺得肩上的擔子重了,開始謀劃起未來。這年春天,他在山上挖到了幾窩野生天麻。
天麻是珍貴的材料,常有商販上門收購,汪翔靈機一動,打定了種植天麻的主意。這幾窩野生天麻成了汪翔的寶貝,是他實驗種植的種子。這年農歷十月,汪翔挖開種下的天麻,天麻窩里除了泥土和菌材,不見一個天麻,春天種下的天麻種全部爛成了泥土,汪翔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汪翔準備放棄了,妻子小魏打氣說,明年春天再試。有了妻子的支持,汪翔又重拾信心,買來天麻種植方面的書,研究了一個冬天。次年春天,汪翔又去山上找來野生天麻,開始了新一輪的試驗。
經過三年的努力,汪翔的天麻種植已獲成功,今年已是第五個年頭,發展到了三千窩,預計明年將達到一萬窩的規模。
汪翔說:近來水天坪對外宣傳的力度加大,已有許多驢友進山來玩,村里只有一家農家樂,顯然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我準備再開一家。
汪翔的農家樂已在興建中,要不了多久,水天坪將會接待更多的游客。如今,天麻燉土雞已成水天坪的招牌菜。未來,汪翔的天麻種植量提升之后,天麻將會成為房縣人民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汪翔的成功,無疑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式,農村天地廣闊,正好大展身手。祝福汪翔,愿你挖得更大的金山。房縣還有許多好青年,流落在外地打工,不妨回來看一看,沒準你將是下一個汪翔。了解更多白手起家創業故事可在f600創業網查看更多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