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學生有很多創業成功,但對于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來說,父母一般期望都很高,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畢業后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不要待在農村,可是這些父母不知道擁有智慧,哪里都是創造價值和財富的用武之地。下面這段文字將為你講述一個來自農村的80后大學生的創業故事。
“創業過程無比艱辛,歷經艱辛后我品嘗到的是醇醇甘甜。政府給創業者的優惠政策讓我振奮,我要通過自己的創業幫助更多的人就業。”這是謝俊在QQ日志中寫下的一句話。
初見到謝俊,T恤、牛仔褲、運動鞋,渾身上下充滿陽光與活力,很難讓人相信這位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卻整天與土地、大棚“糾纏”,然而說起自己選擇的種植草莓之路,他卻頭頭是道,信心十足。
出生在邵家渡街道枧川村的謝俊,從小就與青山綠水結下不解情緣,以前讀中學時,每逢節假日都會下地幫著父母一起干活。謝俊的媽媽說,兒子是個很務實的人,也是個做事很認真的人。去年7月,從江西九江學院畢業的謝俊放棄了城里一份體面的工作,回到了農村。他身邊的同學朋友初都不理解,他為什么要回到地里去搗騰那些草莓。
“種田垟有啥出息?大學不就白讀了!”“村里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出去讀書后都想著在城里找個單位上班,沒有人愿意和他一樣回到地里發展。”……在家人和鄰居質疑的眼神下,謝俊卻固執地堅持:“我認準了,農業就是一個有非常廣闊發展前景的平臺。”
說干就干,在對市場、技術、品種等方面認真考察后,謝俊在村里承包了30畝土地,開始了無公害優質草莓基地創業項目。創業之初,因為經驗不足,難免遇到不少困難,特別是在資金上的缺乏,導致項目幾乎停滯。謝俊說:“也正是那時,邵家渡街道團委錢寧書記和信用社洪主任走訪到我家,他們詳細了解我的創業項目和目前的困難,為我申報“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并提供25萬元的低息貸款,一舉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種植草莓需要精耕細作,接下來的時間里,幾乎每天謝俊都要在草莓大棚里“摸爬滾打”。謝俊說,每天早晨走進大棚,都有新的驚喜。一個個花骨朵競相綻放,花瓣凋謝之際,一個個長滿小刺的草莓果實就會探出頭來。逐漸地,紅彤彤的草莓露出笑臉,這無疑是對謝俊辛勤付出的較大回報。
通過幾個月的辛勤勞動,去年10月,首批200多公斤的草莓成熟了。謝俊把草莓精心包裝起來,送往市區的一些水果批發市場和餐飲企業。雖然他種植的草莓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價格貴,但因為他種的草莓是無公害產品,不含農藥,因此受到了許多市民的歡迎。
到目前為止,謝俊種植的22畝草莓共收益四十多萬元,基本上達到了他的預期目標。“品質決定一切。”謝俊說,產品批發不像零售那樣需要四處吆喝。你的東西好不好,拉到市場上一放,自然就能比較出來。好東西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這是市場的自然規律。
品質好了,名聲自然就出去了,大家自然就會來買你的東西。現在謝俊在邵家渡一帶種植草莓已是小有名氣了,加上他年輕,一些朋友親切地叫他“草莓王子”。
就在賣草莓一片紅火之時,謝俊卻沒有停止思考。他想到的是,如何打造邵家渡無公害草莓“品牌”,帶領更多的草莓種植戶齊心協力地把邵家渡草莓產業做大做強。
謝俊告訴記者,作為者,鎮里在多方面給了有力幫助和支持。隨著時代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學歷者從事普通的工作,他認為大學生愿干、苦干,就一定能在農村廣闊天地下施展才華。
故事中的謝俊選擇種草莓創業,他從一開始的不被理解,到末了的成功創富,其中經歷了辛勤和艱苦的勞動。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需要我們堅持自己的選擇,并通過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希望你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創業致富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