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聽起來不是很多,但也能成就島內首富?這個標題本身可能讓很多人感到疑惑,因為大部分人可能還不知道這個臺幣背后的人民幣價值是多少,轉化為人民幣也只有六萬元,試問六萬元的創業資本又能做什么生意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用30萬創造島內首富的傳奇。
20年前在臺灣,郭臺銘名不見經傳,所屬企業規模在行業內千名之外。郭臺銘本人更是典型的草根創業者。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于家境貧寒,1966年郭臺銘進入臺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后,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工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臺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興起,郭臺銘便從制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旋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公司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臺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后發展奠定基礎。其后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沖壓廠。
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臺銘靠所了解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站穩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臺灣之外開拓市場,并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臺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朝”。
1988年,郭臺銘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投資大陸,在深圳成立了廣東深圳富士康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在這里,郭臺銘找到了他成功的著力點,即得到了豐沛廉價的土地與勞動力資源,開始了企業飛速發展的歷程。
到上世紀90年代,富士康依靠前期積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別設立了科技工業園。如今,鴻海在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設有36家全資子公司,生產電腦接插件、零組件、機內線纜、模具及電腦整機。
正是靠著在大陸的投資,郭臺銘得以實施“扎根中國,放眼全球”的策略,達成全球較大的電腦整機和零組件生產企業集團及全球個人低價電腦的主要制造基地的經營目標。
1999年,郭臺銘連續合并了島內的華升、廣宇等企業,不僅開啟了內部上下游整合,事業版圖也正式從鴻海工業單一公司發展成為企業集團,郭臺銘也開始躋身島內大企業家的行列。到20世紀末,鴻海已在歐亞美三大洲設立了60多個海外制造中心及分支機構,成為全球較大的PC連接器、PC準系統的制造商。
近幾年,郭臺銘的擴張行動更加如火如荼。繼成功打人電腦主板與手機生產領域后,他于2000年在捷克設立光通訊事業生產基地,2002年投資創立群創光電公司,進入液晶顯示面板制造領域,2003年收購芬蘭公司擴大手機機殼生產。現在除了半導體產業外,鴻海的投資幾乎散布臺灣島內科技產業。
回首30年來,林淑如一直陪在郭臺銘身邊,陪他創造了鴻海王朝。但是,傲人的財富終究沒能挽回愛妻的生命。
對于自己,郭臺銘卻顯得有些摳門。他不穿好品牌、不開名車、不注重打扮,走在路上,很難看出他是臺灣首富。上班時間,公司走廊的燈間隔著亮,用餐時間,用餐者辦公室的燈一律熄滅。會議室的墻基本沒什么裝飾,地上用的也是很便宜的地毯。為此,郭臺銘常被朋友取笑“沒品位”,而他說:“我現在有什么買不起,可是如果我要真去搞品位,那股東們就要擔心了。”
郭臺銘有“科技梟雄”之稱,他愛讀《孫子兵法》,而且意志剽悍。早在其成功之前他就說:“在我的領域,沒有競爭對手”,并自喻“寒冬中的孤雁”。他的CMM代工模式、市場的游戲規則的經營模式、卓爾不凡的經營風格,開啟了華人創辦企業的傳奇一頁。
郭臺銘深知,“一個產業里,做名才可以穩定賺錢,第二名有點錢賺,第三名損益打平,第四名隨景氣沉浮,第五名往后要么等著被收購,要不就是被淘汰出局。”自初創鴻海,郭臺銘的奮斗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臺灣、亞洲、世界。
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IBM、英特爾、康柏、戴爾等國際大廠。
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臺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邊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系,郭臺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
在企業內部,郭臺銘實行的是類似軍事化的管理,每一個進入公司的基層員工,上崗前接受為期5天的基本訓練,包括稍息、立正和整隊行進等。對于高層主管,郭臺銘的要求更為嚴格。他隨時向他們提問,如果答不上來,罵人的話立刻脫口而出,這些富豪們,照樣要在會議桌前罰站。郭臺銘下達的命令,即使遠在地球另一端,相關負責人也要在8小時內做出回應;沒有時差的,則15分鐘內答復。平日里,郭臺銘常問主管們:“你們尿尿黃不黃啊?”如果回答“不黃”,他立即痛批:“那表示你不夠努力啊!”
急脾氣的他,可以3天不睡覺把貨趕出來,甚至直接沖到生產線,卷起袖子,操作機器。如果遇到客戶退貨,他除了生氣罵人外,更會放下董事長的身份,親自帶著員工上門賠禮道歉。靠著這樣的嚴格要求,郭臺銘對鴻海的產品質量相當自信。有一次在演講會上,為了顯示鴻海的手機好,他在講臺上連摔3次手機,然后請臺下的好友試撥他的電話。
郭臺銘自己是一位工作狂,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15個小時以上,自創業以來沒有休過3天以上的假。有時即使晚上剛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開會,而且一開就是12個小時,好像都不知道疲倦。老板如此努力,鴻海的員工也是絲毫不敢懈怠。
故事中的郭臺銘很有名,他的創業傳奇可謂是眾人熟知,可能你不是次從這里了解,但每一次的了解都將會讓你受益匪淺。希望也能激勵你獲取創業上的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