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社會中,80后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年輕群體。他們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其中一名有理想的80后大學生鄭智偉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走向了創業的道路,靠養雞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他是怎樣實現經營夢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的致富傳奇人生吧。
百畝荒坡大變樣,養雞種樹相益彰。云陽較大‘蛋雞王’,80小伙奔小康。”假如說吃蛋想到的是雞,那么在鳳鳴鎮吃雞蛋肯定想到的就是智成公司,就是那位從城里來鄉下創業的“80后”大學生鄭智偉。近日,筆者來到智成公司,見到了這位年齡相仿,又多了些許成熟與穩重的“蛋雞王”鄭智偉。
鄭智偉2002年醫學畢業后,就留在了重慶上班,每個月也有頗豐的收入。3年便買了房,父母也隨著搬進了城。從小立志創業當老板的鄭智偉,早已厭煩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2007年除夕,當智偉把放棄工作回農村創業的想法告訴父母時,全家一致反對。剛過春節不久,智偉就離開父母回到了家鄉云陽。
在外積累不少經驗的鄭智偉不僅看到了養殖業的廣闊遠景,更看到了蛋雞的無窮商機。跟村干部一合計,毅然決定租用鳳鳴鎮平頂村一組的荒坡,預備破荒養雞。“半路出家,有今天的成績全是自己一把汗水一把汗水換來的!”剛過而立之年的鄭智偉,回想著自己的創業經歷,半笑著說到。
又要維持父母生活,又要創業,錢成了較大問題。與朋友借三萬,向同學借五萬,跑了個把月終于湊齊了啟動資金。2008年6月正式跟村頭簽訂了租地合同。
“看著100畝荒地在自己手中慢慢變成‘銀子’,這種感覺不錯!”鄭智偉說到。他說,養雞靠的是技術,什么病都可以治,卻一次又一次的被難在了雞棚中。2009年初,他多次前往梁平、萬州、重慶等地學習經驗,購買各種書籍專研蛋雞技術。“那段時間,比讀高中那會兒還苦!”鄭智偉談及創業有著辛酸也有著自豪!
鄭智偉引進羅漫粉蛋雞新品種,放棄了過去傳統的單一養殖模式,實行“雞、蠶、桑”種養結合,資源循環利用,本錢大幅度降低、環境大面積改善。現在,在100畝荒坡上,早已建成了5個500㎡的養殖大棚,3個400㎡化糞池,2個60㎡的沼氣池,90畝桑園,還有十幾個工人,一座云陽較大,標準較高的蛋雞養殖場——智成蛋雞養殖有限公司拔地而起。據了解,目前智成蛋雞養殖公司天天可以產雞蛋2000斤,年產量突破300噸,產值近100萬元。
用鄭智偉的話說,帶動群眾一起經營一直都是他想做的事業。2010年2月,智成公司實行“公司+農戶”的模式,把雞“借”給農戶養,按價回收雞蛋,帶動平頂村132戶村民步入養雞行業。“我搞蛋雞養殖,看到群眾出行不便,希望以后帶動這一片的村民共同致富”。
當筆者問及鄭智偉對自己回農村創業有何感想時,他告訴筆者,“自己賺錢不叫能干,讓大家一起賺錢才行。以后,將依靠農戶合作社,公司提供技術養殖,提供回收渠道,讓千家萬戶都加入到養雞的行業中來。”
在如今的社會中,你有想法,有創業的激情,勇敢邁出人生的步,用心經營,就會獲得成功。上述材料中鄭智偉的成功,足以說明這一點。希望你能汲取他的成功經驗,打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