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可能不會相信種菜也能發大財,其實不然,馬鐵民就是因為種菜而致富的,他的創業故事在山東省萊西市傳得沸沸揚揚,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到現在擁有資產的老板,馬鐵民只是通過種生菜這個途徑,因而他又被人稱為“生菜王子”。我們一起看看這位種菜成就創業的故事吧。
馬鐵民:“老劉要快一點采了,趕在大雨來之前,雨一過又是高溫了,盡量把這一批成熟度差不多的全部能采下來,采下來入到庫里。你們都辛苦辛苦,加加班。”
這個指揮采收的人就是人們議論的生菜王子,名叫馬鐵民,7年前還是一個身無分文的打工仔,如今他已經擁有6000畝種植基地,年產生菜1萬多噸,一年銷售收入就達到1.2億元,然而在他財富的背后,卻是大開大合的激蕩和驚心動魄的冒險!
1999年馬鐵民從陜西老家來到山東省萊西市,當時他自費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習結束,被這里一家蔬菜公司聘用。這是一家新加坡公司,產品全部出口,他們提供種子由農戶種植后回收產品,但是國際化的高標準農戶很難適應,產品合格率很低,這家公司連年虧損2001年底倒閉,而馬鐵民卻開始了他人生中的次冒險。
生菜種植企業技術總監鄭元科:“他跟我說的就是過來跟他干,一塊兒來干,把這個事情干起來,以后要干到世界較大的,我笑了笑說你不要吹牛了。”
馬鐵民要接著干高標準蔬菜的種植,這讓聽到消息的人無不瞠目結舌,外國公司都沒辦成的事,一個只有25歲兩手空空的毛頭小伙子怎么能行?其實之所以敢步公司的后塵,馬鐵民并不是一時沖動。
馬鐵民認為生產農產品的路子沒有錯,錯的是經營方法,他要干就全部租地自營,不讓農戶分散種植,蔬菜的品質,其實這樣做結果會怎樣他也沒有十足把握,只能是冒險一搏。2002年初馬鐵民借了40萬元,在萊西市夏格莊鎮租下260畝地,讓他沒有預料到的是,生產這批蔬菜較大的問題不是管理工人,一個更大的危機險些讓他首戰就一敗涂地!
2002年2月馬鐵民開始育苗,他在新加坡公司工作時認識做蔬菜出口的客戶,種菜前他給2位客戶打電話達成口頭供貨協議,種下了美國結球生菜、西蘭花、白蘿卜等7個蔬菜品種。2002年5月,馬鐵民的蔬菜進入采收期!
之前沒有簽訂書面合同,這2位客戶因為貨源充足不要了,情急之中馬鐵民突然想到以前在新加坡公司有個同事,現在在上海一家公司,負責給肯德基采購生菜。可是他心里剛燃起希望的火苗,很快又心灰意冷,因為他知道肯德基的采購標準十分嚴格,能否達標結果渺茫,但是他別無選擇還是抱著一絲僥幸撥通了對方的電話。
宋剛決定80多畝100多噸的生菜全部收購,每噸價格4200,這讓馬鐵民喜出望外,不僅如此從宋剛那里,馬鐵民還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更大的商機。宋剛所在的公司全年給肯德基采購生菜,一年用量達到3500噸,因為用溫室大棚種植影響生菜的口感,單靠露天種植還沒人能做到全年供應,這家公司要在不同季節到全國不同地區采購生菜。
馬鐵民決定以后只種生菜,并且到外省建立基地,實現全年365天供應把產業做大,這是很多有實力的種植企業沒敢干的事,宋剛覺得馬鐵民剛能蹣跚邁步就想跑,他會碰得頭破血流,但馬鐵民根本不聽他的勸。
馬鐵民:“我的脾氣是比較倔,可能也是人說的那種一根筋的人吧,就是干什么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弄個明明白白,不做了就不開心的這種人。”
這里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屬中溫帶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4.2℃,山東在春秋兩季產生菜,夏季氣溫高停種時這里卻接著種植。2004年4月馬鐵民來到這里,看著別樣的草原風光,想到以后的美好前景,激情在他的心中升騰。
第四眼井打下去了,只有泥漿!第五眼井,還沒見水!此時生菜已經移栽進地,因為缺水葉子開始干枯,看著奄奄一息的生菜,馬鐵民幾乎瘋了一樣,換著方位又一連打下去四眼井,深度達到100米,結果依然是沒有水!
馬鐵民之前把什么風險都考慮過了,沒有想到這個基地會打不出水來,借來的花得所剩無幾,如果計劃落空借款將無力償還!他孤注一擲繼續打井,打到第9眼井時,他絕望了!
一連打了九眼井都沒水,當時那個情況吧,一般人都會放棄,不會再干下去。打井失敗像一記重錘砸在馬鐵民的心上,他焦急得夜不能寐,原本烏黑的頭發驟然間白了不少。有時候想想覺得怎么這么難,睡不著覺。以前白頭發很少有幾根吧,忽然就是白頭發越來越多,我覺得也是跟人的心情,跟這個事情都有關系吧。
馬鐵民放棄了在基地打井的念頭,開始在周邊四處查看地形。這個水庫叫哈拉溝水庫,距離基地有2公里遠,挑水抗旱這成了馬鐵民的選擇。
靠挑水澆菜就要打人海戰術,每個人每天只能澆一畝多,250畝生菜至少要找200名人工,每天就要花費4000工資,此時馬鐵民已經彈盡糧絕,再借錢也沒有了門路,萬般無奈下他想到回陜西老家向父母求援。
馬鐵民已經多年沒有回到老家,兒子風塵仆仆突然出現,父母猜到他肯定遇到了難處,而馬鐵民想到,多年在外打拼未能在父母身邊盡孝,一回來就張口要錢,他羞愧得難以啟齒。
父母知道馬鐵民不是走投無路不會張這個嘴,雖然老兩口都是教師工資微薄,但他們決定要想盡辦法全力支持!這讓馬鐵民的心里沉甸甸的。馬鐵民再次回到了興和縣,他的決心帶動著員工,也感動了三海洼村的村民。
三海洼村全村上陣,加上附近村子一共來了近200人,他們夜以繼日開始了挑水大戰,解決了生菜干旱的燃眉之急。后來馬鐵民與當地政府協調在在基地架了電,用柴油機往地里抽水。2004年7月,馬鐵民終于種出了夏天里的生菜,總產量300多噸,這個消息讓一直擔心他擴張的客戶宋剛很意外。
經過宋剛驗收生菜全部達標,這一年加上山東基地,馬鐵民生菜的銷售收入突破一千萬元!這次冒險讓馬鐵民深刻地體會到,細節決定成敗,他放棄興和縣的基地,經過考察后,在相鄰的河北省尚義縣租下1000畝地,建起夏季生菜供應基地,在福建省漳州市租地1000畝,作為冬季生菜供應基地,種植總面積達到3000畝,年產量4500噸。
就在馬鐵民春風得意的時候,2006年底他突然接到日本客商的電話,對方要與他簽下價值1300萬元的訂單,而正是這個訂單再次把他推向了絕境!
生菜有多種吃法,可以拌沙拉或放在漢堡內生吃,也可以涮火鍋清炒熟食,近幾年我國對生菜的消費量不斷增加,價格也有所上漲,原菜從7年前的每噸4200到現在5000左右,經過加工能夠即食的生菜每噸在萬元以上,正是看到生菜的市場前景,馬鐵民決定實現全年供應,2006年11月,他在四省建立基地把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就在此時他接到了日本客商的電話。
馬鐵民和員工都沉浸的喜悅之中,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日本客商接著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個要求讓他們陷入了兩難境地。他們提出來,你如果萬一這個地方遭了冰雹怎么辦?他們要求我們建第二條全年供應的鏈,就是除了當時現有的山東河北福建上海外,要建第二條鏈,我們回來就趕緊商量。
如果答應條件新建一條種植鏈,種植面積和產量會急增一倍,一旦所有基地全部豐產銷售也將成為難題,如果不答應條件,就要眼睜睜看著到手的1300萬元訂單從手邊溜走。馬鐵民思來想去再次選擇了冒險。
2007年馬鐵民在浙江臨海、湖北武漢、陜西西安一下子新建了3個基地,在山東省、河北省不同城市擴建了生菜基地,種植總面積達到5000畝,他拼盡全力決心贏得勝利。2007年9月,浙江基地的生菜即將采收,日本客商突然給馬鐵民打來電話,通知給他一個可怕的消息:終止履行1300萬元訂單的合同。
日本方面已經下了一個決定,所有的原材料,都不再使用中國過來的。這個消息對于馬鐵民來說猶如晴空霹靂,已經種下的1000畝生菜怎么賣,他和員工都有些恐慌。
就在所有人為銷售生菜發愁時,馬鐵民做出了一個讓大家驚訝的決定,把武漢基地的200多畝生菜鏟除,集中全部人力物力銷售浙江和西安基地的700多畝生菜,其實這是他反復考慮制定的策略——丟卒保帥。
馬鐵民開始四處尋找新的客戶,經過半個月的奔波,在福建一個經銷商介紹下他認識了客戶劉長文,劉長文是新加坡一家蔬菜公司的中國代表,他們以前都是從昆明和美國進口生菜,聽說馬鐵民能做到生菜的全年供應他很感興趣。因為通過海運到新加坡要8天左右,比從美國進口節省了時間和運費,他們達成了全年供應的意向,每噸價格4800。
馬鐵民先后找到新加坡和韓國幾位客戶,2007年他的5000畝生菜全部售出。雖然這次冒險終有驚無險,但也讓馬鐵民明白他的實力尚且不足,應該專心做好一條供應鏈,他關掉2個基地,把種植安排進行了調整,采收期是福建基地12月至3月,上海西安4月和11月,山東5月和10月,河北6月至9月,剛好實現全年365天供應。現在他把種植面積擴大到6000畝,年產量1萬多噸,他新建了生菜精加工生產線,生產的即食生菜賣到了上海、青島等地的超市,加上原菜一年銷售收入1.2億元。
如今馬鐵民已經在山東落戶成家,7年的冒險闖蕩成就了這個生菜王子的事業,也讓他品味了艱辛,但他依然喜歡冒險給他帶來的享受。
馬鐵民:“我愛坐過山車,我喜歡那種心跳冒險刺激的感覺。做事業也是一樣,要享受這個過程,這也是一種享受,然后當你走到終點的時候,你所有付出的這個艱辛,所有的努力,這個過程你也享受了,那么這個結果也是一種非常喜悅的心情。”
故事中的“生菜王子”馬鐵民的創富故事讓我們看到他的魄力,他敢于付出、敢于冒險,這是一個創業者所擁有的品質。希望廣大的創業者,也向他一樣擁有魄力,敢于付出與冒險,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屬于自己的故事。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