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在我們自然界很常見,但毒蛇見過的卻非常少,這是什么概念,不錯讓很多看到后都會全身發麻,兩腿打顫,可對浙江省德清縣的子思橋村的人們來說,這就是致富的方法。接下來就帶你走進這個與蛇相伴的村莊。
這個只有800多人的村莊,卻棲息著大大小小300萬條蛇,其中不乏有像蝮蛇,眼鏡蛇這樣蛇。在村里,人們言談之間,充滿了對蛇的敬畏與恐懼。
楊金泉:“這個毒性它一個小時,這里咬到之后,一個小時可以腫到這里,兩個小時可以腫到這里,三天以后人就吃不消了。”
浙江省德清縣的子思橋村,之所以會有這么多蛇,不得不提到這個叫楊洪昌的人。1987年以前,楊洪昌和很多村民一樣,上山捕蛇,然后把蛇作為材料銷售。可是,楊洪昌覺得這并不是長久之計。
楊洪昌:“因為老是這樣捕下去野生蛇越來越少,以后這個蛇沒有了,又不是回到老路了嗎?所以當時我想到,是不是能把它養起來。”
說做就做,在1987年底,楊洪昌開始在村里孵化起了蛇,雖然村民們對蛇并不陌生,但把蛇養在家里,24小時與蛇相伴,但更多的是不理解。
楊文富:“因為這個蛇本身是野生的東西,家里來養好像自己養不起來的,意思就是想不通。”就在村民議論紛紛的時候,楊洪昌年養蛇以失敗告終。
楊洪昌:“我們當時年失敗了以后,人家都在猜,你這個東西到底搞的怎么樣了,很多人都在旁觀,看看你這個東西能不能搞出來。”就在人們想著楊洪昌會就此打住時,另一件事刺激了村民,1989年,楊洪昌養的蛇開始賣錢了。
人工養蛇不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容易規模化生產,加上當時市場對蛇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這讓很多村民都動了心,紛紛開始學習養蛇,楊洪昌也是手把手地教。漸漸地,村里養蛇的農戶越來越多。現在,子思橋村的170戶人家里有150戶從事養蛇。楊富榮就是看到楊洪昌靠蛇賺錢以后才開始養蛇的,他養的品種主要是赤練蛇,記者去采訪他的時候,他正忙著給他的蛇洗澡。
楊富榮:“蛇臟了以后它容易出現問題,就不舒服。”
記者:“所以要給它洗澡?”
楊富榮:“對,所以要給它洗澡,洗過以后它就很干凈了,干凈以后它自然就很舒服了,就不容易出現問題了。”
每隔一個星期,楊富榮都要讓蛇洗一次澡。看起來很麻煩,可是楊富榮卻樂此不疲。現在,他養的蛇都是分開買的。
楊富榮:“這樣一般就是好賣一點,往往一個客商它要皮革就是要皮的,要蛇肉的就要蛇肉,要蛇膽的就是要蛇膽,那這樣的話呢,你同時賣給一個人他也不要。”
楊富榮通過粗加工,把蛇皮賣給皮革加工廠,把蛇膽賣給了經銷商,這樣分開來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風險。在子思橋村,大部分的養殖戶都像楊富榮這樣,把蛇分開來賣。但是用途不同,養殖的品種也不同,像楊金泉養這種蛇的農戶卻是少之又少。
楊富榮:“對,所以要給它洗澡,洗過以后它就很干凈了,干凈以后它自然就很舒服了。”
每隔一個星期,楊富榮都要讓蛇洗一次澡。看起來很麻煩,可是楊富榮卻樂此不疲。現在,他養的蛇都是分開買的。
楊富榮:“這樣一般就是好賣一點,往往一個客商它要皮革就是要皮的,要蛇肉的就要蛇肉,要蛇膽的就是要蛇膽,那這樣的話呢,你同時賣給一個人他也不要。”
楊富榮通過粗加工,把蛇皮賣給皮革加工廠,把蛇膽賣給了經銷商,這樣分開來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風險。在子思橋村,大部分的養殖戶都像楊富榮這樣,把蛇分開來賣。但是用途不同,養殖的品種也不同,像楊金泉養這種蛇的農戶卻是少之又少。
楊金泉:“因為這個蛇毒有危險,危險性很大。”
記者:“你不怕危險?”
楊金泉養的這種蛇叫蝮蛇,這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蛇。正常人如果被這種蛇咬到的話。如果在72小時之內不的話就有生命危險。和其他養殖戶不一樣,他養蛇既不買蛇肉,也不賣蛇膽,更不賣蛇皮,那么,他冒這么大的危險養這種蛇賣的是什么呢?
楊金泉:“取毒,因為這個蛇,就是這個蛇在這個牙齒里面取毒,這個里面,這個頭上取毒的。”
楊金泉養蝮蛇就是為了取毒。這種看似簡單,但是操作起來卻非常危險的取毒過程中,他一年至少要被這種蛇咬兩次。盡管如此,楊金泉對它仍然是情有獨鐘。
楊金泉:“因為這個利潤還是可觀的,這個一年,像這樣的蝮蛇我養下來可以賺十幾萬元。”
記者:“能賺十幾萬是嗎?”
楊金泉:“是。”
記者:“多少條?
楊金泉:“大概一萬條左右。”
現在,楊金泉一年可以在每條蝮蛇嘴里取八九次毒,取出的毒經過冷凍,制成干粉,以每克30的價格賣給公司。現在,每一次的取毒過程,楊金泉總是小心翼翼的。
楊金泉:“這有兩個毒腺,這頭上面有兩個毒腺,毒腺一按毒就出來了。”
記者:“這個是毒腺是嗎?”
楊金泉:“對,毒腺,按住兩邊,就可以把這個毒液搞出來,很快的,一按就出來。”
他叫楊如昌,看他很輕松地就撈來這么多蛇,而且他撈起來的這些蛇每一條都是活的。楊如昌是村里的養殖大戶。他主要養的是水蛇,不僅如此,他還收村里其他養殖戶的蛇,然后全部用來進行粗加工。
記者:“你這個是做什么用的?”
楊如昌:“做材料用的。”
記者:“怎么放到這里面?”
楊如昌:“這里面要烤干的。”
記者:“為什么要烤干?”
楊如昌:“這個做成成品。”
記者:“這樣子就不會爛是嗎?”
楊如昌:“烤干了就不會爛。”
記者:“”烤干了以后賣到哪里去了?”
楊如昌:我要賣到河北的安國。”
由于子思橋養殖的蛇質量好,品種全,數量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收購商到這里來買蛇,客商的逐漸增多,也為當地的蛇做了活廣告,使得子思橋村的名氣大振。現在,每隔幾天,總有一些外地的客商會親自跑到這里來買蛇。
記者:“你從哪兒過來的?”
客商:“安徽亳州。”
記者:“這次打算收多少?”
客商:“兩三千斤吧。”
記者:“收這些回去干嗎?”
客商:“加工材料。”
子思橋村的村民從過去靠捕蛇賣錢到現在養蛇賺錢,現在,全村養殖的有蝮蛇,赤鏈蛇,水蛇等十幾個品種,數量300萬條。為了讓這個產業做得更大,當地政府從2002年起,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獎養蛇戶的辦法。
鎮長:“針對養殖大戶,一年繁殖五萬條以上的,一次性補助5000,通過近幾年的發展以后,產值可能做到2000萬左右,使100多戶養殖戶增加了收入。”
材料中從楊如昌的回答中我們知道了蛇的養殖艱辛,從客商的口中我們看到蛇的價值,從鎮長的話里,我們看到養殖創業的政策優惠,不同的人給我們看到關于養殖蛇的不同世界。希望你不怕艱辛,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你的創業人生,成就創業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