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圣象地板都很熟悉,但對圣象地板的董事長板彭鴻斌的創業經歷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這個今日的富豪,卻經歷著一個百變的人生路,從一個農民的兒子再到外交官,末了又成為一個擁有資產的企業家,這經歷聽起來簡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我們一起看看他的傳奇創業故事吧!
老師用樸質的語言激勵這個農民的兒子,一定要考到北京去!穿皮鞋;考不上,還穿草鞋。1986年,他以四川省文科類高考第二名的身份,跨進中國人民大學。
1990年夏天,彭鴻斌以優異的成績,睿智勤奮的彭鴻斌得了個好人緣,領導和同事們待他較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鋪滿了鮮花,他可以按部就班地往上一級級攀升,然而,1994年4月,彭鴻斌遞上了辭職報告:沒有這個先例嘛———報告自然無下文。
中國本質上是一個“官本位”思想濃厚的國度。幾千年封建統治灌輸的就是“學而優則仕”的思想,盡管到了新社會,“官本位”依然有它肥沃的土壤。從“下海”去當個體戶,在同事和家人看來,彭鴻斌無異是個瘋子!
他的同學鄧元山是計劃經濟系的,現在是廣東圣象公司總經理。彭鴻斌辭職時,他恰好路過北京看望他。那時候,彭鴻斌剛剛結婚,窮極了,住在南池子外交學會的一間小房子里。為了招待老同學,彭鴻斌買了雞脖、雞雜來自己燒。缺盆少碗,彭鴻斌就去向同事借。一向關系不錯的那位同事不理解他,不肯借,大家弄得很尷尬。
彭鴻斌終于不辭而別。他精力太旺盛了,不愿在人才過剩的機關里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既然未來可以計算出來,那就換個環境找出一條路,走一條更能實現自我的路。
彭鴻斌今天回憶起來這件事,并不埋怨同事的人情涼薄,他說:“當我的未來可以計算出來的時候,我就渴望去走另一條更能表現自己的路子。既然出來不會很差,那起碼會覺得比留著更好。”
彭鴻斌有一顆躁動的心,他屬于那種說干就干的人。他始終不能適應朝八晚五循規蹈矩的那種氛圍,他喜歡開拓冒險。現在輪到自己當老板了,茫茫商海,到底該干點什么?
他先在中關村開了一家公司,跟中關村大部分村民一樣,賣計算機。辦公司要幾萬元注冊資金。當時,彭鴻斌一貧如洗,到哪去籌這么一大筆錢呢?張達叔叔是個向他伸出了無私援助之手的人。張達是四川眉山人。八十年代初,他是個在北京開餐廳的外地人,開了一家很有名的“東坡餐廳”。聽說彭鴻斌要在中關村闖天下,這位同鄉長輩把當天的營業額兩萬元全塞到彭鴻斌手里。
憑他們一伙人的嗅覺和鉆勁,馬上拉到了一筆生意:為一個部級機關做了30多臺電腦整體配置。隨后的日子,一臺計算機賺百八十元,居然也忙得樂滋滋。再后來的一年時間里,計算機生意越來越沒勁。
有一件事情,令彭鴻斌和伙伴伍路鋼、趙斌、王威很不開心:他們替南韓一家計算機顯示器廠商做總代理,好不容易打開了市場,生意有模樣了,人家自己來北京干了。
彭鴻斌的生存能力很強,什么賺錢做什么。他先后開了多家公司,以適應生意的需要:曼蘇爾廣告公司、曼蘇爾服裝公司等,還有西直門大風餐廳。
他總喜歡做別人沒有做過的生意。妻子陳曉莉的父母在青海,西寧那里生產的“白唇鹿”牌牦牛絨衫很有名,他就個把它引到北京來,在西單租個小店賣起來。他還制造并銷售過一種“棒棒冰盒”,比冰箱生產廠家做的制冰盒好用得多,可惜本小利微沒有做起來。
創業的日子很艱難。為了維持公司的運轉費用,他在花園村租了一層地下室,自己用幾間,余下的轉租給其它小公司。下雨了,地下室里積滿了水,他卷起褲腿就淘起來。
那段日子很清苦,可是彭鴻斌很快樂。有一次,通縣的客戶要計算機,他蹬上三輪車去送貨,來回70多公里。回程夜深,天空飄起細雨,衣服濕透,彭鴻斌卻騎著三輪大聲嚎著流行歌曲,腳下蹬得飛快。
徐鵬是他同村長大的伙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綿陽的一家軍工廠跑民品銷售。聽說徐鵬要辭職下海,彭鴻斌寄信去鼓勵,信里只有兩句話:“我們處于一個變革的時代。我們是非常幸運的一代!”
他轉遍了北京城尋找商機。有一次,他為自己的公司攬到了幾筆家具生意。在新的天地里,他隱隱約約感到建筑裝飾行業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做生意也有倒霉的時候。有一次一個湖北漢川人要了他們一批一萬多元的貨,聲稱貨到匯款。可是貨還在路上,那家伙就來電說,產品品質不好,讓帶錢過去給他裝卸費才能運回來。明明是還想騙一道。彭鴻斌忍痛賠了一萬多。后來才知道,漢川的騙子不知騙了全國多少人!
還開過一個飯館,店名“大風”,名字起得不吉利,被“吹走”幾千元了事。兩年東奔西突,雖掙錢不多,但交友不少,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找到了做生意的基本感覺,重要的是完成了從外交官到商人的角色轉換。
1995年5月,他開始有了些初步的原始積累,于是關閉了自己的公司,自費到歐洲進行商務旅游。他決心找到一個有模有樣的新時代商機。彭鴻斌盤算:尋找新商機。彭鴻斌要到歐洲去旅游,去看看人類工業文明的啟發地,看看那里的人們是怎樣工作、怎樣生活的。
彭鴻斌有自己一套的見解:知識不等于見識,只有有見識的人才能成功,而見識是由“知識+閱歷+領悟”三大要素構成的。
辦簽證時遇到了麻煩,沒有外國人的邀請函和擔保書。心懷偉大夢想的彭鴻斌沒有被難倒。他用流利的英語對英國的簽證官說,英國是工業文明的發祥地,還有很多偉大的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狄更斯、雪萊———我從小就喜歡讀《呼嘯山莊》、《雙城記》,現在,我想去看看這個偉大的國家。
矜持的英國人笑了,他從沒有聽過這樣友善的簽證理由,于是很紳士地“OK”放行了。贊美但不諂媚,這也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他先去了英國,然后輾轉歐洲大陸。名為旅游,彭鴻斌卻無意于山水之間。去歐洲旅游,與其說是花錢買閱歷,不如說是想“圓夢”———他要尋找一個有模有樣的商機。彭鴻斌認為:既然想尋找新的商機,就找出個能發展成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的新項目,讓你一介入進去就能成為老大。
這天,彭鴻斌來到一家名叫Bau□house的建材超市,里面有種叫“強化木地板”的產品令他眼睛一亮。這種地板取材于林木,經工藝加工制作而成,是當代新的科技的產物。基于強化木地板諸多優于傳統實木地板的特性,彭鴻斌暗下決心,要把強化木地板中的世界好品牌盡快介紹給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彭鴻斌的這次選擇,決定了強化木地板在我國出現的時間。
彭鴻斌和艾格老板的會晤是戲劇性的。這位家族企業的早已看中中國的市場,連續3年參加過中國的各種國際展覽會,但是連一平方米強化木地板也沒賣出去。當彭鴻斌用流利的英語講述自己的抱負和行銷方案時,這位老板被面前的年輕人深深打動了。
彭鴻斌認為,當時他之所以能與艾格公司一拍即合原因有二:“,我本身是個商人;第二,我會講外語。一般會講外語的人不會去做生意,而國內會做生意的人一般又不會講外語。而我二者兼而有之,與他們比較容易溝通,容易產生相互的信任。”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當年在大學讀書,彭鴻斌無論多忙多累,每天都堅持用英語做一篇作文,如今他于此得益多多。
有人說:成功地選擇一個項目,等于完成了這個項目的一半。彭鴻斌的這次選擇,是受怎樣一種思路的支配呢?“當時我的一個概念就是,強化木地板是一個生產的產品,它不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是生產密集型產品。我發現它的一套機器就可以生產地板,勞動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另外,從強化木地板的原材料考慮,德國的森林資源不像中國那么缺乏。當時我預計國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一定會日益加強,所以德國生產的這種產品一定非常有前途。我就選定了強化木地板。”這次考察,彭鴻斌還順便通過瓦爾特博士引進了MARBURG壁紙。
時至今日,已經獲得成功的彭鴻斌說:“每個人身上都埋藏著偉大夢想的種子。而夢想是人類創造文明之母。古代人夢想的‘千里眼’、‘順風耳’,今天無一不成為現實,這就是證明。所以,要想創造美好生活,就要大膽地去夢想,抓住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機遇。我們做父母、做老師和做領導的,更要善于播種、發掘珍藏在孩子和下屬身上的偉大夢想的種子。”
如果你也有創業夢想,抓住市場商機,說做就做,靠自己的不懈的努力與不言棄的精神,讓你的事業獲得成功,財富的大門也會為你敞開。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