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每個人每個人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可是很少有人通過行動去達成這個欲望,大多數人總是在抱怨資源的缺失等先天條件不足,其實不然,勤奮努力是可以創造資源的。下面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用兩元錢成功實現自己的致富夢,一起來認識這個人物。希望他的事跡也能為你的創業帶來成功。
精干、不善言談、低調、勤奮……雖然是1970年代的創業人,但劉玉棟身上充滿了1960年代人的氣質和精神。
劉玉棟的家,和其它農村家庭一樣:貧窮、兄弟姐妹多。與許多農村孩子不同的是,他雖然是家庭中的老幺,但從小獨立性強。1987年,只有16歲的劉玉棟,念完初中帶著兩塊錢來濟南“打天下”。
那時他沒什么手藝,找個工作異常難,末了只能跟著一個師傅學修理自行車。當時,他的想法很淳樸:“藝不壓人,學點手藝,以后能混口飯吃。”
2年多的學徒,掙了2萬元,“當時白天除了在店里修自行車,晚上還要到自行車廠去裝自行車,工作雖然辛苦,但收獲大。”這個“成績”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有2萬元,那個時候很少見。”
回家蓋房子結婚,還是繼續在那里做?當時,他困惑,在農村,男孩子一般20歲就要結婚了,父母也勸他回去。但他終還是“違背”了家人的意愿,在濟南大廈附近花300/月租了一個門頭,修理自行車。
當時來修理自行車的人大多喜歡喝酒,細心的劉玉棟,從別處進來一些煙酒放在店鋪里輔助經營。這成了他做酒類代理的原始起點,時間長了他感覺從別人那里進貨成本高,頭腦靈活的他把眼光盯到代理上。
做代理何嘗容易,誰也不會把大批量的貨放給這個只有19歲的年輕人,而且,當時許多酒廠都有代理,酒廠對一車兩車的貨也不在乎,再說他沒有多少資金,實力不行。
膽大的劉玉棟帶著1萬多塊錢,來到當年旺銷的蘭陵白酒的酒廠。廠長毫無商量地把他拒絕了。劉玉棟并沒有氣餒,“他不賣酒給我,我就不走,”劉玉棟回憶說在廠長的點撥下,他跑遍了整個濟南,包括商河、濟陽等地方收酒瓶。廠長沒有失信,終把酒賣給了他。“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價去做,應該把困難當作機遇,當作鍛煉的機會。”現在,劉玉棟還慶幸自己的堅持,“這與我在農村生活養成的勤奮、努力分不開。”
1992年,在得知美國兩家洋行開始從事可口可樂、德芙等產品中國代理貿易后,21歲的劉玉棟跑到北京與這兩家洋行談判,要求在濟南代理經銷“洋牌子”。精明加上努力,劉玉棟如愿以償。
更大的動作還在后面。2002年10月,劉玉棟聯手瀘州老窖,開發了瀘州老窖“古釀”、“窖藏”兩個系列共二十多個新產品,并取得其全國代理權,在全國各主要省市設立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和物流配送網絡,形成了以濟南為中心、依托山東、輻射全國的市場布局。
至今已是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50多個出名品牌、2000多個單品的濟南代理商。不過,這并沒有讓他滿足,“我們還要做外國名酒的中國區總代理,讓中國老百姓與洋酒真正的親密接觸。”
目前,劉玉棟代理的產品不僅在酒水,還涉及副食調料、熟肉制品、保健品、日用百貨等領域。“我們除了做流通環節,現在還進入了生產環節,并打造了自己的食品品牌‘達達’牌,這標志著我們正式進入生產環節,具有標志價值。”
“只有化才能取勝,”劉玉棟有著自己一套特殊的經營思路。雖然目前,劉玉棟經營的這個企業建成了全國較大的酒類網絡,但他們仍在強化、延展自己的網絡,“現在我們的網絡已覆蓋了山東70%的縣級城市,不過還在建設更深層次的營銷網絡,對于流通行業,網絡是有價值的。”
目前,劉玉棟正在自己化的路上奔跑。“我們在酒類代理上要向國美看齊,有自己完善的網絡,化,打造自己的品牌。”
材料中一位窮小伙僅以兩元創出兩個億,這則故事給多少人帶來震撼人心的效果,相信也會給很多創業者帶來鼓舞。你肯努力,肯于拼搏,你也會打造這段傳奇的故事的。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