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著自己的一段故事,一路走來我們都經歷了很多的艱辛和磨難,但我們也是在磨難中長大和成功。創業人士也是一樣,在不斷的磨練中成就自己,有誰會想到一個下崗工人能夠末了 當上老板嗎,這也是磨練出來的,所謂苦難造就人生。下面我們就來看下下崗工人袁翠華創業故事。
人人都有著自己的一段故事,一路走來我們都經歷了很多的艱辛和磨難,但我們也是在磨難中長大和成功。創業人士也是一樣,在不斷的磨練中成就自己,有誰會想到一個下崗工人能夠末了 當上老板嗎,這也是磨練出來的,所謂苦難造就人生。下面我們就來看下下崗工人袁翠華創業故事。
6年前,袁翠華還只是黃陂橫店華中鋁型材加工廠的一名下崗工人,如今身家已超百萬。袁翠華命運的轉機來自雞蛋,一種土雞生產的綠殼蛋。所以,袁翠華更喜歡人們稱她為養雞戶。6日,黃陂王家河街工商所副所長陳四梅告訴記者,袁翠華已在王家河承包了近千畝的荒山,山上種滿茶樹,土雞放養在茶山中。袁翠華自己摸索出來的這種放養模式,一來節約了養殖成本,二來了綠殼蛋的口感和營養。
2003年,袁翠華下崗后通過銀行貸款,在王家河創建養殖場。當時,袁翠華從武漢一科研單位引進了1000只大雁鵝種苗,每只價格200元。養了幾個月后,袁翠華才發現大雁鵝是雜交品種,不能做種繁殖,高價引進的大雁鵝品種全部長成了普通的灰鵝,“而大雁鵝的價格是普通灰鵝的五六倍”。
袁翠華找到那家單位討說法,但對方以袁翠華養殖不當為由,拒絕賠償,也不愿按當初簽訂的協議回收。“當時太盲目了,只能自己吃啞巴虧”??吹健按笱泫Z”一天天長大,袁翠華開始到處聯系菜市場,打算低價處理。然而不幸的是,又正好碰到非典。
袁翠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購買大雁鵝種苗花了20萬元,養了8個月,每個月飼料費用近3萬元,次創業,袁翠華就虧了40萬元。出師不利沒有擊倒袁翠華。在王家河街辦事處和王家河工商部門的牽線下,2005年,袁翠華從東西湖綠健畜牧科研所引入綠殼土雞品種,開始了新的創業旅程。“20只土雞中,只有1只產綠殼雞蛋?!边@是袁翠華6年養雞總結出來的經驗。
幾經波折,袁翠華的綠殼雞蛋于2006年初上市。當時,這是武漢為數不多的綠殼雞蛋,對于綠殼雞蛋這個新鮮事物,商家和市民起初并不買賬。不得已,袁翠華只好將綠殼蛋的價格降到普通雞蛋的價格,但以這樣的價格出售連成本都無法收回。眼看沒有更多的資金維持養雞場的運轉了,被逼入困境的袁翠華采取了一個險招:把本來產量就低的綠殼雞蛋無償送給黃陂周邊的群眾試吃,希望讓消費者了解綠殼蛋的口感。
看到袁翠華的困境,王家河街辦事處和王家河工商部門并沒有袖手旁觀,他們在轄區內加大宣傳,鼓勵市民購買健康的綠殼雞蛋。很快,一傳十,十傳百,還有不少黃陂人跑到袁翠華的養雞場,購買綠殼雞蛋送給城里的親友。袁翠華的生意終于迎來了轉機。但袁翠華同時意識到,綠殼雞蛋要想在市場站穩腳跟,成本上下功夫。
為了節省飼料,2007年底,袁翠華找到王家河街政府和王家河工商所,承包了王家河遠郊的一片荒山。2008年初,袁翠華開拓出500畝荒山,在山上種植茶樹,同時將7000只綠殼蛋土雞在茶山上放養,讓土雞在山上尋找蝎子、蟲子等食物,當月,飼料資金投入就明顯降低。
6日,記者在袁翠華的茶山看到,里面雞聲鼎沸,烏黑發亮的烏骨雞到處都是。記者在現場看到,場內的雜草幾乎被雞吃了個精光,就連茶樹上的嫩葉也“在劫難逃”。“除了野食,稻谷與玉米是其主食,有時還喂些南瓜、白菜等時令蔬菜,一日五餐。”
袁翠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在雞舍里圈養時,7000只土雞每天飼料成本將近2400元,而放在茶山上后,每天飼料成本只需1000元左右。這樣,綠殼土雞蛋的出手價格也降低了1到2毛錢,“現在限制綠殼雞蛋發展的問題不是價格,而是貨源,雞蛋根本供不應求”。袁翠華還說,這些土雞養在茶山上,每天可產生大量的糞便,雞子還能除蟲,“500畝的茶山,我沒有施過一克肥,沒有打過一滴農藥”。
袁翠華指著綠油油的茶樹告訴記者,這片茶樹明年可產茶,保守估計,茶葉上的收益超過10萬元。袁翠華透露,明年她還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將剩余的500畝荒山全部利用起來,全部進行茶雞混養。
面對磨難時,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創業也是一樣,要把苦難當成磨練,成就事業就在這里,希望以上的創業故事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