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3 15:24:37 作者:sc001 來源:1
●團購導航:搜羅大學生們感興趣的東西,提供團購信息。
●便利店、快遞物流:承接了物流公司到高校后的服務。
●校園傳媒、培訓報名:策劃,組織一系列活動。
羅旌翔今年大四了,在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08級動畫(5)班讀書。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評價就一句話:該生具有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
他們不是隨便說說的——此人從大一進校開始就在折騰創業,直到現在還沒停手。不過,他的身份已從擺地攤賣拖鞋的小販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老板。
從羅旌翔的講訴中,我們大概把他的經歷歸納成了3個階段,不難看出,他的每一次試水以及成功,都做足了功課。
校園閑逛→“鞋男”大亨
靈感來源:穿著拖鞋熟悉環境
羅旌翔今年24歲,老家在福建一個偏遠農村,從小父母就長期在外,他養成了獨立自強的性格。
2008年10月,重慶依然炎熱。羅旌翔剛讀大一1個多月,大學生活挺輕松的,天天沒事就穿著拖鞋逛校園內外熟悉環境。
慢慢地,他的視線收了回來,在別人腳上和自己腳上,“嘿,我這個明顯洋氣些,藝術拖鞋是有技術含量的。”再走了幾步,一個念頭涌上心頭。
前期準備:核算成本估計利潤率
沒錯,就是販賣拖鞋。
他拿出了積蓄和生活費作為本錢從福建進貨,因為他看中了廠家生產的拖鞋的樣式和價格,除開成本,利潤率應該在10%到30%左右。
地攤網店雙管齊下 賣掉1650雙拖鞋賺萬元
在貨到后的10天時間里,他通過擺地攤和網上開店,驚人地銷售了1650雙“藝術拖鞋”,盈利也有萬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收獲了創業路上的第一份信心。
1650雙的銷量,讓他得了個“鞋男”的綽號,這段經歷成了羅旌翔創業路上的第一次成功經驗。閑時躺在寢室的床上,羅旌翔總會感慨萬千,想起擺攤時別人驚訝、質疑、蔑視的眼神,眼淚時常會不經意地流下來。
聽創業講座→成立工作室
靈感來源:我到底要尋求什么?
羅旌翔說,在賣鞋之前,可觀的利潤曾是初衷,但這之后,他卻得到了遠比利潤重要的思考。
他開始不斷問自己,千辛萬苦,我做的算個什么事情?如果我一直用這種最原始行銷方式賣拖鞋,又有什么價值?我到底尋求的是什么……
一個星期的思考后,他終于得到一個清晰的答案——創業。
對在校大學生來說,這不是個新鮮詞匯。關鍵是,他覺得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本就什么都沒有,輸光內褲也還是個大學生。
前期準備:一學期聽幾十場創業講座
羅旌翔不是喜歡沖動的人。大學第一學期,他參加了幾十場以創業為主題的講座、近百次兼職活動。
在他看來,這些就是打基礎,把準備活動和熱身做好。
搭建創業實踐平臺一直是他最初的夢想。然而,在創業講座和兼職活動中,他發現“平臺”需要一個基礎,這個基礎需要就是其積累原始資源。比如:資金、人才、渠道、品牌、業務方向等,此時,“一九八八傳媒工作室”開始進入他的創業規劃。
2009年1月,正值寒假,他開始了對工作室進行了發展藍圖的設計。
在其第一步策劃中,他把工作室定性為“傳媒藝術學院的學生實踐平臺”,實踐項目包含了設計、動畫、視頻制作,而這三個項目正與傳媒藝術學院的專業設置緊密聯系。
拉到4萬元廣告贊助
2009年3月,大一下學期,他帶著策劃開始尋找志同道合的同學。雖然這份策劃遭到很多同學的質疑,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同專業孫虎和林貴勇兩個同學認可。
為了能讓工作室運行起來,3個同學用自己的積蓄和每個月省下的生活費“湊齊”了啟動資金,成為了最初的股東,“一九八八傳媒工作室”終于在2009年4月20日正式成立。
一直到當年10月份,在近6個月的時間內,工作室先后吸引了20多個傳媒藝術學院同學加入,平臺還真就運轉正常了。
這個工作室先后成功拿下惠普、宅急送、百腦匯、小林寢飾、韻達快遞等10余家公司在重慶郵電大學校園內的活動和業務代理權,先后制作并發行《新生map》萬余冊,校園地圖5000余張,電子書《國慶紀念刊》,吸引近4萬元廣告贊助,提供了100余人次的實習機會。
18個正式員工、100個兼職成員、投資108萬
這次真的“玩大”了
好戲還在后頭。
隨著工作室業務的不斷擴大和合作要求的提高,2010年6月,大二下學期,羅旌翔創立了重慶眾目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公司聘請正式職員18人,投資金額108萬,進行高校電子商務平臺研發與產業化。
研發的主要產品“哦耶網”高校電子商務平臺于2010年9月正式發布上線,面向高校提供團購導航、便利店、快遞物流、校園傳媒、培訓報名等業務,項目覆蓋重郵、工商、重大、教院、科院5所大學,設立5家實體店,為5所高校在校生搭建了兼職或企業實習的橋梁,并且每月固定為100名兼職成員提供兼職工作,公司每月固定發放工資6萬余元。
但是,當你認為故事該圓滿收場時,總會留下點懸疑。
今年初,羅旌翔的公司決定轉型,暫停“哦耶網”業務,開始為期5個月的平臺優化工作,以建立更加系統、專業的產品和服務體系,推動公司更快走向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