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5 13:58:31 作者:網風 來源:1
面對就業(yè)難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踏上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智林外語培訓學校的創(chuàng)辦人車林林就是其中之一。只不過她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工作中發(fā)現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下勇敢地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路。她的打拼故事,可以給那些準備創(chuàng)業(yè)或正在創(chuàng)業(yè)路上徘徊迷失的年輕人很多啟示。
打拼故事
說出你的打拼故事
姓名 車林林
年齡 32歲
職業(yè) 培訓學校教師
會計與教師,隔行不隔山
2002年,畢業(yè)于東北財經大學商貿專業(yè)的車林林順利地進入了一家知名的少兒外語培訓學校,從事財會工作,并很快做到了辦公室主任的職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發(fā)現了自己做教師的興趣點。那是一次學校的招生試聽課,原定的授課老師臨場缺席,性格開朗的車林林充當了救場的角色。沒想到,一節(jié)課下來,家長和學生的反饋出乎意料的好,很多家長都指定車林林做任課教師。從此,車林林擁有了雙重職業(yè)角色,即周一至周五是會計,周六周日是老師。由于喜愛和孩子打交道,她不但不覺得辛苦,反而感到莫大的快樂和充實。
這樣的兼職生涯,她走了三年。三年的時間里,車林林在遵照學校教學大綱的前提下,自己總結出了一套教學經驗,每次上課都力爭講出自己的風格。她說自己在教學上的想法很多,并經常找學校經營者溝通,希望改進學校的教育模式,但最終都是失望而歸。“老公這時建議我說,既然你喜歡教育工作而且還有經驗有想法,不如我們自己開一家培訓學校吧!”丈夫的鼓勵讓車林林堅定了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同時兩位好友以投資人的身份給了她資金上的支持。
2005年,經過一番選址,車林林的培訓學校在馬欄廣場的一處居民樓里成立了。
立志給孩子最輕松的課外輔導
由于資金有限,學校僅有三間教室,100多平米。校長、財會、教師、保潔員……車林林身兼數職,“因為是自己的事業(yè),所以根本不覺得累,每天上班都哼著歌。”車林林這樣描述自己當年的創(chuàng)業(yè)心情。但學校開業(yè)的頭一年她就遭遇了經營難題,由于學校知名度不夠,最初僅有十幾名學生,一年干下來,除去房租、水電等支出,僅能保本。“我當時也動搖過,多虧老公鼓勵讓我再堅持半年試試,結果就在這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學校出現了巨大轉機。”原來,由于車林林輔導的學生成績進步很大,學校的口碑漸漸在附近的家長圈中傳開了。“仿佛一夜之間來了20多個孩子,這讓我看到了希望。”學生越來越多,教室已經容納不下了,車林林于2009年將學校搬遷至了更大的場地。
如今學校已擁有10名教師、200多名從學前到高中的學生,很多學生都是跟著車林林的培訓學校一起長大的。“我認為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學的孩子。我特別注意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下去學習。”車林林說自己不僅是老師,還是“知心大姐姐”,孩子們不愿意告訴父母的話常常與她傾訴,而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紐帶。
“創(chuàng)業(yè)并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它需要經驗、資金以及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好心態(tài),遇到困難和挫折一定要堅持不放棄。”這就是車林林的創(chuàng)業(yè)經,她下一步的設想是開設一些高端口語和藝術類課程,將現在以外語為培訓特色的學校發(fā)展成一所綜合型的培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