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3 13:59:13 作者:程玉亮 來源:1
東大的學生創業非常有特色,也形成一套獨特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體系。作為部屬院校,我們將率先打造校園‘科創特區’,搭建學校成果轉化‘中試平臺’,打造科技成果集聚、轉化、孵化基地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使東大科技成果轉化以南京為中心,輻射江蘇、影響華東、走向全國。
日前,江蘇省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衛澤赴東南大學作形勢政策報告首次披露南京將出臺“科技九條”,在現場激起強烈反響。此次“科技九條”正式出臺,易紅校長表示,東大要為南京“1+8”科創政策和“科技九條”落實開路,在南京部屬高校中率先打造校園“科創特區”,為師生創業創新松綁、減負,與南京科創大業共進退。
在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與南京產業發展高度契合
記者:目前南京的創業創新環境您怎么看?
易紅:南京正在全面加快解放科技和人才生產力的步伐,這也是東大發展歷程中的一次歷史性機遇。
去年以來,楊衛澤書記曾數次到東大調研。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1+8”科創系列政策和“科技九條”,為的就是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積極與地方合作,深度激活科技創業能量,東大一定要抓住這次大好機遇,全力和政府、兄弟高校及企業等攜手合作,共創南京科創大業。
記者:東大將在哪些領域深度激活科技創業能量?
易紅:東大在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環保、軟件、物聯網等國家7大新興產業領域學科優勢十分明顯,已相繼產生未來移動通訊技術、高低壓功率集成電路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成為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移動通信、集成電路、顯示技術、生物技術等重要研發基地,這些都是南京“十二五”主導發展的產業方向,下一步我們在這些領域加大與南京的產學研合作力度,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南京實現產業化。
東大成果轉化所創企業一半以上在南京
記者:東大產學研合作近年來有哪些特點和變化?
易紅: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和南京的合作頻率越來越高。尤其是去年以來,東大科技成果轉化的重心已完全轉移到南京,這主要歸功于南京科技創業鼓勵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東大48項國家“863計劃”等重大科研成果的轉化,在通信、光電子等新興產業領域創辦了28家公司,目前大部分在南京。
東大積極組建的中國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東大科技園就落戶南京玄武區,該園區為社會孵化科創企業近500家,總收入20多億元,上繳稅收近2億元,實現就業近6000人次。近幾年東大已與南京企業共建校企聯合研究中心16家,共同申報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項目21個。
記者:從東大走出去的科創企業目前發展情況如何?
易紅:一批從東大走出去的企業已成業界名企。如江蘇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東大較早創辦的企業之一,該公司現已上市,近3年主營業務年收入均超過3億元。江蘇東大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能獨立為市場提供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統的信息終端產品和解決方案,目前正在做上市準備。南京優陽光伏技術有限公司力爭5年內成為國內最大的光伏組件功率優化器供應商,占領國際市場10%以上份額。南京東大移動互聯技術有限公司在藍牙技術和無線寬帶數據接入領域的產品研發,目前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一批東大學子創業當上“學生老板”
記者:東大在鼓勵學生創業上有什么創新舉措?
易紅:東大的學生創業非常有特色,也形成一套獨特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體系。幾年前東大學生就自發組建了“東南大學創業者協會”,為“學生老板”創業提供政策、融資、項目合作等服務。在東大科技園內,學校成立了省內首家“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現已被認定為全國首批“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之一,學校在中心內設立了創新創業基金,先后幫助南京巨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學生老板”公司創業。
東大科技園對于入園創業的東大學子,一律免收房租,在校生入園創業可享受休學2年創業的優惠政策。同時還以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為主體的競賽體系、實訓實戰體系等,促成一批批“學生老板”圓了創業夢。
記者:“學生老板”創辦的企業發展如何?
易紅:一批敢闖敢干的“學生老板”創辦的企業目前在業界都小有名氣。
東大學子林嘉喜曾擔任“東南大學創業者協會”主席,畢業后他籌資10萬元創辦了南京國金投資顧問公司,已先后成功運作幾億美元企業并購業務,在國內SP并購領域市場占比達80%。途牛旅游網創辦人于敦德和嚴海鋒也是東大學子,該網站在國內旅游網站中已排名前三,每年成長速度高達300%。曾獲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一等獎的東大學子李海峰,畢業后創辦了美若普網絡科技公司,現已為20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完成200多個科技創新項目。
醞釀成立東大工業技術研究院
率先打造校園“科創特區”
記者:您曾表示在南京新一輪創業創新大潮中東大要有所突破,如何突破?
易紅:作為部屬院校,我們將率先打造校園“科創特區”。
在平臺搭建方面,首先是醞釀成立東大工業技術研究院,搭建學校成果轉化“中試平臺”,承接學校所有院系、研究院、實驗室等成果轉化服務工作,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其次,今年分別與玄武、建鄴、江寧等5個城區共建5個東大科技園分園,打造科技成果集聚、轉化、孵化基地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以及科技中介服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業投融資服務的綜合性科技創新平臺,使東大科技成果轉化以南京為中心,輻射江蘇、影響華東、走向全國。
在政策鼓勵方面,我們已出臺《關于加速發展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意見》,如離崗進入園區創業的教師,學校保留其編制和人事關系3年,3年內可申請返校并參加競聘上崗,享受企業待遇,檔案工資按規定升級。支持在校生停學或休學入園創業,年限不超過兩年。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發明人或技術團隊直接轉讓但不創辦企業的,可拿成果收益的40%。
在此基礎上,東大正在醞釀新的推進創業創新的政策,草案已在校內征求意見,很快將出臺,在師生創業分配比例上將有大的突破;正在醞釀成立的東大工業技術研究院,也將從校內選拔培養一批專職人員為成果轉化服務,他們的業績考核主要看成果轉化成效,“自成一體”;此外,我們還將結合“科技九條”,進一步研究出臺九條新政實施細則,鼓勵更多師生大膽創業。
實際上,東大“科創特區”打造已在進行,去年底東大“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智深,在東大科技園建鄴分園圍繞玄武巖纖維新材料研發應用,牽頭組建了城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江蘇省玄武巖纖維工程中心及江蘇綠材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東大已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其“特區政策”,支持其成為國內技術最先進、產業化推進成效最顯著的城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記者:再次感謝易紅校長接受本報專訪。
人物小傳
易紅,東南大學校長、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國雷恩第一大學名譽博士。
1963年4月生,1979年至1990年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進行本科、碩士及博士階段的學習,1990年7月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曾先后被評為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省教學改革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