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16 14:45:11 作者:網風 來源:1
■故事一
“清涼水霧”上了上海世博會
湖南人董毅2008年在南京創辦了邦納科技公司。今年,公司業務出現跨越式發展,預計年銷售額將達到600萬元,較去年增長6倍。一個小公司,市場份額為何驟然擴張?董毅認為,訣竅在于滿足顧客的多方面需求。
董毅本科畢業后,進入一家國企工作。但兩年后企業破產,他也下了崗。之后有位友人介紹他到北京一家加濕器廠打工,月薪僅800元。他并不嫌棄,努力干到企業中層干部,被公司派到南京成立辦事處,獨當一面。董毅認為,“好項目”垂青有心人。在加濕器廠,董毅把打工看成是學習的機會:工資是有限的,技能和知識是無價的;工資是老板給的,技能是自己可以帶走的。
創業后,董毅認識到市場競爭是殘酷的,不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公司的命運很危險。去年,上海世博會有關機構提出,想用水霧“物理”降溫。董毅接下這個課題。他經過多次實驗,終于成功。在烈日炎炎的世博展館前,人們排隊時,霧化的水從前方噴出后,迅速氣化,帶走熱量,送來清涼。之后,噴霧降溫訂單不斷。上萬平方米的大廠房,如安裝中央空調,耗費驚人。而用加濕噴霧技術,設備費和用電量均可下降至1/10以下?,F在,他的加濕噴霧機的應用領域,已擴張到噴霧降塵、噴霧造景(園林景觀)、噴霧除臭等。大訂單也接踵而來,南京市2014年青奧會體育場館的噴霧降溫也由他承接。
■故事二
珠江路上的小學徒創業當老總
楊培培是徐州人,他高中時就對電腦十分感興趣。就讀大專后,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時間,在珠江路做些兼職工作,后來在老鄉幫忙下,找了一個DIY電腦組裝公司上班。
對創業資源,他是一無所有。好在他能吃苦,甘心從小事做起。開始他在一家公司當學徒,每月工資只有650元。學徒3個月后,他的技術就得到了老板的認可。之后,開始做銷售,當上業務經理。后來因公司不景氣,小楊離職。而他也不甘心再打工,于是鼓起勇氣創業。他借了8千元和妹妹在華海2樓轉租一節柜臺,做零售電腦配件。店鋪開張,沒有客源,兄妹倆不放過每個從他們面前經過的人,“你好!需要什么,不需要看看嗎?”就這樣一天下來,口干舌燥,生意卻沒做幾筆。
創業需要堅守,更需要會轉向。楊培培分析,一個小柜臺,妹妹即可打理,自己以前有不少客戶,可以租個商務樓,把業務再拾起來。于是,他從女朋友處借了1萬多元,租樓房做銷售業務。在銷售業務中,他遇到創業中的一個“貴人”,幫他牽線,取得銷售一線品牌LG顯示器業務。而他也一直很重視對客戶的培養。
現在,他和妻子蔣換換(原女友)投資20多萬元,注冊了南京譯翔譯科技公司,做電腦DIY裝機及LG顯示器批發,thinkpad的經銷商,還為一些機關單位做網絡維修服務。目前公司已聘有6名員工。
■專家點評
全省每年補貼培訓20萬中小企業主
省中小企業局黃允星處長:江蘇省中小企業眾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是戰略性任務,其中一項政策,就是給企業老板、高層管理人員以培訓,提高他們的經營素質和市場知識。每年培訓的民營中小企業主、管理人員達20萬人次,舉辦了中小企業主高級研修班,電子商務中小企業主研修班,還有各類專題培訓班、短訓班等,為此,省財政每年安排培訓補貼1700萬元。對中小企業主補貼培訓,還有多種形式。如,今年已安排了三期中小企業主“體驗式”培訓,分別組織他們到成都、內蒙等地,與蒙牛等知名企業交流,學習他們的營銷意識和技巧,輔之以教授、專家授課。今年第四個體驗班將安排到福建,那里的泉州等地服裝、鞋帽等企業,非常重視打造全國著名品牌。這個班將組織50名左右企業主,現在各市已組織報名。有意向的中小企業主,也可關注省中小企業局網站報名。對去外地體驗式培訓,政府也有補貼。
今年省局還將安排部分中小企業主到美國“游學”。今年將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總時程20多天,其中在斯坦福大學上學兩周,其他時間將安排考察硅谷企業,與美國企業界人士交流等,政府給予游學學員以費用補貼。今年對民營企業的培訓,將采用開辦企業大學的方式。繼蘇寧大學后,將在省內開辦10所企業大學,系統培訓企業各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