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11 8:54:32 作者:匿名 來源:F600創業社區
“啥叫創業大國?就是周日還有千八百人聚在一個會議室里群情激昂!”在年末一個以創業為主題的大會上,一位創業者發出這樣的感慨。周末整整兩天的時間里,這個大會容納千人的會場始終座無虛席。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一上臺便說,“主辦方讓我給大家鼓鼓勁,但看到這么多創業者,這么熱烈和興奮,我覺得我不需要再火上澆油了!”
在過去的一年里,整個中國似乎都被創業的熱火點燃。創業公司遍地開花,融資事件令人目不暇接,VC也成為被各路創業者圍攻的對象。微博上的大紅人、天使投資人薛蠻子自爆每天收到20~50份私信全是PPT。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一篇文章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來形容當前創業公司在全球的井噴。就像在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不約而同地迅速出現了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各類動物一樣,大量的創業公司在今天仿佛是一瞬間“突然”涌現。根據創業公司數據庫 CrunchBase統計,在2008年,全球共有855個初創公司進行天使融資;到了2010年,創業融資項目數量達到1100個,兩年時間增長了 33%;2011年則更多。
具體到中國而言,薛蠻子放言,“今天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他的理由很簡單:60年沒有大規模戰爭,30年沒有大規模的內亂,30年來中國13億人口絕對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從微博上也能看出政府對老百姓言論的容忍度大大提高。
撇開宏觀政經環境,問問身邊一些出身草根的創業者,他們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創業門檻在不斷降低。美國創業孵化機構Y Combinator的成功,讓越來越多的創業孵化和輔導機構在中國出現。李開復創辦了創新工場,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拉著漢庭創始人季琦、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攜程CEO范敏等人組成了陣容豪華的“飛馬旅”,薛蠻子、徐小平、雷軍、包凡、蔡文勝等人緊隨其后成立了“天使會”。
各路天使機構和孵化機構的出現,讓之前單槍匹馬的天使投資走向了規模經濟。僅以創新工場為例,截至 2011年7月,已審閱了超過2500個項目,投資孵化了39個項目和公司,總投資額超過2.5億元。除此之外,二級市場估值持續下滑以及后期項目的競爭激烈,也“倒逼”創投機構轉型,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早期項目。這都讓初創公司拿到第一筆錢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而孵化和天使機構對創業者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金錢,更重要的是,幫助降低了創業風險。這些創業孵化和輔導機構的團隊通常有著豐富的創業經驗,能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支持、明確商業方向,甚至在產品、財務、法務等多方協助。大量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由此可以輕易地開啟原本艱難的創業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全世界比我們創業環境更好的只有美國,”薛蠻子說,“只有在中國,你能花一點點錢甚至沒花錢就能找到徐小平這樣的天使,這樣的事情在歐洲和日本和其他的國家根本沒戲。”
大量網絡平臺API的開放,則進一步將IT行業的創業門檻拉至地平線。2011年互聯網界最為轟動的事件莫過于騰訊這個中國互聯網身形最為巨大的帝國宣布從封閉走向開放。現在,無論是運營商、硬件廠商,還是社交網絡,都針對開發者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開放平臺,幫助仍處于價值鏈下游的開發者,解決開發難、測試難、營銷難的問題。Techcrunch評論道,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代能讓人這么容易地創建一家公司,并把科技變成真實的產品;同時在產品發布后,開發者能夠從用戶那里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不斷完善產品。而云計算的興起又孕育著互聯網創業的一個高峰。
一位從2006年就開始建網站的創業者贊嘆,“現在云服務已經是按需付費了,網速還那么快!”再也不用像自己剛建網站時候那樣投入巨大了——那年頭要么選一年幾百元的虛擬主機,不夠用;要么選一年七八千的服務器,太浪費。如今,幾個程序員用幾萬塊錢也能創造出10年前需要一個公司耗費幾百萬元才能做出的優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