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25 14:18:30 作者:網風 來源:1
在2011中國互聯網高層論壇上,網丫網的CEO杜朋運表示,互聯網二代面臨很多機遇,可以“挑戰世界互聯網巨頭”。
杜朋運稱,相對于1964年到1973年出生的代表著中國互聯網第一個十年黃金發展周期的創業精英而言,70末至80末后出生的,并從事互聯網行業的這一代稱為互聯網二代。
杜朋運認為,互聯網二代面臨很多機遇,包括云計算、3G、移動互聯網、IPv6下一代互聯網等,為互聯網二代提供了很多創業的機遇,區別于十年前的是,現在可以一邊創業,一邊養家。
以下為文字實錄:
網丫網CEO杜朋運演講
杜朋運: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開心,心里非常美,因為今年是我們大會十周年,昨天李開復老師最后總結,說我過去十年,我是在一個文明的公司做著野蠻的事情,現在是在野蠻的環境做著文明的事情,我今天是一個野蠻的人來到文明的環境,希望大家多多包含。今天我講的主題是中國“互聯網二代”創業者的機遇與使命。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互聯網二代的定義。什么是互聯網二代?相對于1964年到1973年出生的,代表著中國互聯網第一個十年黃金發展周期的這些創業精英而言,七零末至零末后出生的,并從事互聯網行業的這一代我稱為互聯網二代。
我們先回顧一下,敬仰一下,崇拜一下我們互聯網的第一代精英,向他們表示致敬。從那個出生年代,從1964年到1973年,我這兒有一個匯總,最老一代是馬云和張朝陽,總年輕的是盛大的陳天橋,整整十年時間。這一群人他們都是在這個十年之間出生的,而且是中國互聯網從1997年到現在,這十年第一代創業者中的成功者、佼佼者,也是我們下一代學習的楷模。
我們生于七零末和八零后的這些互聯網第二代,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也沒有無法挑戰這群人在互聯網行業中的地位,甚至很多人從來沒想,或者不敢想。
讓我們分析互聯網一代和互聯網二代所處的環境,從個人條件上來說,首先互聯網一代,1997年互聯網大潮來臨中國,第一代的年輕基本上是22到23之間,這時候大部分人都工作了,而且有一定原始的積累,大家看互聯網的二代,從1997年二代人基本上十到二十歲之間,基本上高中階段,還不到創業工作的年齡,所以處在很傻很年輕的這么一個狀況,基本上沒有條件去創業。
市場條件,互聯網一代,中國互聯網剛剛起步,這個機會非常多,創業的門檻也很低,行業的競爭對手也少,商業模式也非常多樣,融資的環境也會非常好。相對于第一代,我們看第二代,到了今天,現在互聯網處于七雄爭霸的時代,該做的產品都有人在做,只要你滿足用戶需求,哪怕你今兒做了明兒騰訊一做,你還做不做,你還有的做嗎?大吃小,快吃慢,資本決定一切。這次團購的浪潮,有很多人在做,可是有幾個人能做成的,能做成的這些,并不是產品真正優質到哪里,而是它的資本相對于其他的更雄厚。所以現在創業的門檻是高了。
我們再看看機遇,互聯網一代的機遇很多,但是還有個問題,互聯網基礎的環境在十年前和現在比是不一樣的,第一代做互聯網的,他們當時出發的這種點,或者說從事這個行業當時受環境的影響,造成了他們產品及商業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夠成熟,而且他的盈利能力是有限的,從初期來講,整個公司是沒有盈利的。融資條件雖然很好,但是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做大的企業不受到資本的限制,我所說的資本是風險投資類的,海外資本的制約。創新性的產品相對來說還是很少的,我們的產品不管是模型還是運營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照搬的。從最開始講創新,到這一兩年都是在講微創新,我們就等于什么,甘為國際巨頭做嫁衣。
我們再看互聯網二代的機遇,現在云計算也好,3G、移動互聯網也好,還是IPv6下一代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好,為我們互聯網二代提供了很多創業的機遇,這個機遇有很多,包括電子商務領域的,廣泛深入普及,給我們二代創業者提供了通過互聯網盈利的保障,我可以一邊創業,一邊養家,十年前就不行了,這是一個機會。
我們現在國內互聯網的融資環境也改善了,為我們中國力量創造了很多新的條件機遇產品,有很多產品可以做,這兩天主題最多的就是SO LO MO,機會很多。
我們再看幾個關鍵詞,互聯網二代創業所要具備的條件,我個人認為,第一個要有膽,無論是做應用還是做平臺,大家說做平臺你瘋了吧,現在都不敢做平臺了,有騰訊在,大家都不敢做平臺了,你一個八零后,一個互聯網二代,你還想做平臺?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句話,也不要忘了一個事實,歷史都是驚人地相似,我們春秋戰國時代,華夏統于秦而成于漢,互聯網一代是開拓者,但是最終成功的還在互聯網二代,所以互聯網的二代應該有信心、有決心、有目標,無論是做平臺還是做應用,我們的膽識要拿出來。
第二個,要選準。現在選一個很準的產品很難的,機會很多,但是你選哪一個適合你的,不是每個機會都適合你。
第三個,要夠快,選的還準不夠。在這三點基礎上,我們做互聯網,包括互聯網一代的這批人,他們都有一種精神,就是堅韌,其實我們做互聯網,我們看這十年,很多傳統行業很羨慕,很成功,這其中所需要經歷的風雨,這些困難,這些困境,傳統行業是沒有辦法去突破想象的。所以我覺得堅韌二字同樣適于我們互聯網第二代創業者。
所以我們從有膽,到選準,到夠快,到堅韌,我們把這四個關鍵詞掌握好,自己下苦功夫。我們能夠用互聯網的方式,用實業的精神來做,我相信我們互聯網二代一樣可以突出重圍。
今年的主題是責任、活力。剛才我說八零后有沒有人,說有人在,我們八零后為了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來點掌聲。我覺得我們互聯網二代的責任,具體的事情我就不說了,首先從使命和責任來看,中國互聯網影響世界,要樹立從技術上、產品上,人才上、商業模式上、資本運營商改變中國互聯網跟著美國走的使命與目標。我們有沒有這個使命感,其實中國互聯網應該最具有活力的,我們網民數量和市場規模在這兒放著,三十年改革開放成果在這兒放著,為什么我們要緊跟著美國走。
第二,我們要挑戰世界互聯網巨頭。互聯網一代所掌控的企業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所為甚微,互聯網二代的視野和目標必須向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國際巨頭看齊,而不是專心為他們開發小應用,賺取蠅頭小利。
最后我為我們互聯網第二代做一個自白書:任頭上沒有一定榮耀的光環,任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由,哪怕投入的全部的精力與腰包,人不能沒有奮斗的精神,只有膽小鬼才放棄互聯網的創業的夢想,七座大山算得了什么,谷歌也無法叫我住手,對著創業者我放聲大笑,互聯網二代的未來更加美好,這就是我一個互聯網二代的自白。
最后我們所有互聯網二代的創業者自勉,加油。這十年整個的發展經歷,其實就是一個勃起的過程,十年前,我們博客火了,十年后,微博,從博客到微博,聽起來有點怪,但是我覺得確實是這么一條路。我記得2003年,當時博客普通的網民還不怎么用,有人用它就是因為木子美。到了今年,普通的網民很多,寫博客,大家都是因為郭美美,兩個美,從木子美到郭美美是一種跨越,從博客到微博這也是一種成長,我希望我們微博能夠“小微博,大智慧”,最后祝愿我們整個中國互聯網的事業蓬勃發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