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8 14:23:38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把握好最初幾分鐘
人們在初次見面的最初幾分鐘內所形成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信納法·佐寧博士在《溝通》一書中這樣寫道:“當你在社交場合遇到陌生人時,你應在最初幾分鐘內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身上。很多人的際遇會因此而改變。”
當你的溝通對象是你不太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人時,最初的幾分鐘顯得尤為重要。至于這“最初的幾分鐘”究竟是多長時間,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有一種觀點說最初的4分鐘至關重要,即走向對方1分鐘,與對方握手1分鐘,寒暄20秒鐘,坐上座位20秒鐘。當然,這段時間的分配并不要求死板地遵守,但最初完成的四件事千萬不可馬虎。
走,這是初次見面的始點。走的時候,一定要走出自信,走出情感。
缺乏自信,是溝通的大忌。在溝通的“最初幾分鐘”內給對方留下自信的印象是非常重要,而我們身體的行動正表明了我們心里的想法。如果你看到一個人低垂著雙肩向前行走,你會知道他的負擔幾乎使他難以承受了,他可能是處于失意或絕望的狀態;看到一個人低著頭,眼睛向下看,你便會感到他悲觀失望;而一個羞怯的人走路時往往缺乏信心,舉步躊躇,看起來好像害怕放開手腳,不敢真正充滿自信地大步前進,有自信感的人總是勇敢地大步向前,昂首挺胸,眼睛大膽地搜尋著他所要的。 在溝通前讓對方知道他的溝通對象是一個充滿熱情、自信的人,那將是溝通成功的前兆。否則,對方會產生輕視或懷疑的心理而感到興味索然,失去交談的興趣和熱情,那也就無法奢望溝通的成功了。
人際關系名言錄
寫完履歷表了嗎?看看這項調查……
人事經理閱讀每份履歷表所花的時間,介于30秒至4分鐘。 彼德·伯恩斯坦
握手的精妙技巧
在人們的日常溝通中,互相致意是必要的。由于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以及溝通場合、熟識程度等因素的不同,人們致意的禮節也豐富多樣,如點頭、鞠躬、拱手、擁抱,其中,握手是現在最為普遍的世界性“見面禮”。
握手是人類在長期的交往中逐漸形成的。相傳在刀耕火種的年代,人們經常持有石塊或棍棒等武器,陌生者相遇,雙方為表示沒有敵意,便放下手中的武器,井伸出手掌,讓對方撫摸掌心。久而久之,這種習慣便逐漸演變成今日的握手禮節。
握手作為一種禮節,也是很多學問。首先,握手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如軟弱無力的握手,或者故意握得太緊,則反映握手者缺乏自信心;而自信者的握手則是略帶一點力量的堅定的握手,而不是故意用力擠壓,它表明:我充滿了活力。
一般來說,握手可以傳達三種基本態度:支配性、順從性、平等性。
握手時,如果你的掌心向下,那么你會傳遞給對方一種支配性的態度,使對方感到:“這個人想支配我,最好謹慎一點。
如果你掌心朝上同對方握手,就會傳達給對方一種順從勝的態度,使對方感到:“我可以支配這個人,他會聽我的話。”
如果兩個人都想處于支配地位,那么,一場象征性的競爭就會開始。其結果,兩個人手掌都會處于垂直狀態。
在某些情況下,采用手心向上的握手方式,往往會給人好感,使人愿意與你接近。但無論哪種握手方式,其效果都不是絕對的。只是在握手時一些基本的禮節必須注意: 1.握手必須用右手,如戴右手套應先脫下。萬一不能做到這一點,應向對方解釋,取得對方諒解。
2.握手要講究伸手次序,握手時誰先伸出手去是有所講究的。一般來說,應該是地位較高的人先伸手。
3.握手要熱情。握手時要面帶微笑,注視對方的眼睛,不能東張西望,也不可同時與兩人握手。
4.握手時不要毫無氣力,也不可用力過度。
當然,這些是一般的規矩,有時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對象靈活掌握。比如,如果對方與你很熱誠,并且你深受對方歡迎,即使他是你的上級,你也可以先伸手與他相握。
寒喧的重要性與方法
在正式交談開始之前,應有幾句話的寒暄或問候語,它本身并不正面表達特定的意義,但它在溝通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寒暄能使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沉悶的氣氛變得活躍。尤其是初次見面,幾句得體的寒暄會使氣氛變得融洽,有利于順利地進入正式交談。
由于寒喧是非正式的交談,所以在理解對方問候言語的時候,不必仔細回味其字面的真正含義,寒暄的內容也無特定的限制。但,在交往溝通中使用寒暄語時,要注意特定的環境和特定的對象。比如中國人見面喜歡問:“吃飯了沒有?”在一般情況下,這種寒暄語既簡單,又達到了交流感情的目的,并且誰也不會深究對方究竟吃飯沒有。但是,如果將這句話拿到某些特定的環境去說,可能就達不到這一目的了。前兩年有個相聲,說一個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以“你吃飯沒有”這句話與人問候,甚至與剛從公廁出來的熟人也是這樣,結果引起別人的反感。雖然這比較極端,但它正說明了使寒暄語要注意特定的環境。同時這句寒暄語,中國人都知道這只是一般的問候,誰也不會誤會,但如果你對一位外國人也這樣打招呼,碰巧這位外國人又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那可能就麻煩了。他很可能會認為你要請他去大吃一頓,無論他是“笑納”還是拒絕,都會使你的處境很尷尬。所以我們使用寒暄語一定要注意特定的對象。
另外,寒暄中難免要恭維對方一番,這樣會使對方感到愉悅,對即將進行的交談更感興趣。但是要注意,恭維一定要得體,一定要了解他的需要。恭維不能過分,否則將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