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19 15:11:23 作者:浮云 來源:1
7月16日,專程來中山參加書展的日本友人加藤嘉一在博覽中心為市民舉行了一場演講,主題是“讀書是公民一輩子的事”。加藤嘉一認為,一個人要形成理性的判斷力,只有讀書和讀人兩個途徑。
作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畢業生,加藤嘉一介紹了法國學者托克維爾的“多數人暴政”概念,認為雖然某種多數人認同的東西或許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保證這種東西就是“正確”的。如何分辨這種東西,就要靠當事人的判斷。如此,養成獨立的、理性的判斷力尤其重要。
加藤自稱是一個“讀書失敗者”。在0-18歲時,由于家境原因,“連飯都沒得吃,遑論讀書?”他小時候在日本老家和爺爺、父親一起務農,連幼兒園都上不起。“至今,我對農活都比對政治、時事在行。要是有一天我混不下去了,就回到日本種地。”
他自稱“最聰明的決定” 就是2003年來到中國,“雖然我當時一無所有,但還是勇敢地跨出了這一步。”
正是到了中國,加藤才開始大量讀書。他通過閱讀《人民日報》來學習中文,通過和校園里的保安對話來練習口語,并采用聽漢語用英語做記錄,聽英語用漢語做記錄的方式練習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
加藤說:“現在中國很忙,中國人也很忙,但是,這不能成為沒時間讀書的借口。”
據加藤介紹,日本人很少悠閑地在空調房間內坐著讀書,他們往往是利用等人時、坐地鐵時來讀書。加藤本人在北京地鐵一號線的東端通州租了住房,每天到北大需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地鐵,而這就是加藤最好的讀書時間。一來一回,就能夠保證加藤一天有兩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利用每一點零散的時間來讀書”,這是加藤給聽眾的第一個忠告。
加藤提供的第二個忠告是:讀書要盡量讀一些經典。經典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無所不能,“甚至你看了《資本論》,還能從中領悟到‘原來談女朋友還有這樣一種談法’。”此外,閱讀經典還能夠讓人的心靜下來,不忘初衷。這對于這樣一個處處浮躁的社會,尤其重要。
副市長唐穎評價其講座“很勵志”
昨日下午,加藤嘉一在中山書展現場簽字售書。近2個小時內加藤不間斷飛筆疾書,為300名粉絲簽名。期間,副市長唐穎現場買書請加藤嘉一簽名。
排隊的粉絲中9成是青少年,6成是女性。簽售中,一名年約40的女粉絲手里捧著兩本書,過于緊張的她卻遞上一張廣告紙給加藤嘉一,把加藤弄糊涂了。這位女士用日語說:“歡迎你來到中國,也歡迎你來到中山,祝你以后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在書展現場的副市長唐穎買了加藤著作,并和普通讀者一樣排隊等候簽名。他說,自己一直留意其文章,“加藤嘉一的講座很勵志,對中山的青少年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辦書展的目的就是讓中山能成為一個閱讀之城。”
■互動
中國公共知識分子商業味太濃
聽眾:加藤先生,剛才主持人介紹你時用了三個詞:媒體人、“現代遣唐使”和 “日本韓寒”,你對前兩個都做出了否認,對后一個則沒有。看來你是接受這個評價的。據我所知,韓寒在中國知名,是因為他是公共知識分子的一個代表。你是否也有意成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
加藤:其實,媒體人、“現代遣唐使”和“日本韓寒”都不是我說的話,是媒體說的,我也沒必要否認,媒體怎么說是媒體的事,我只是澄清一個事實。
在我看來,韓寒正是“文憑不等于水平”的一個典型。作為一個日本人,我對于韓寒說了什么并不關注,雖然我也看他的博客。我關注的是韓寒在中國得到圍觀的原因。
我認為知識分子應該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但是我不愿意成為今天中國的所謂公共知識分子,因為他們有兩個我非常不贊同的特點,一個是派別色彩太嚴重,一個是商業味太濃。
中國最失敗的是幼兒教育
聽眾:我相信,許多中國年輕人可能比你更勤奮更努力,但是他們并沒有取得你今天這樣的成就,你能否從你的成功之路看出中國社會存在什么問題?
加藤:這里存在的問題眾所皆知,這個社會環境、教育制度、選拔制度都有問題。簡單點說,我歸結為“文憑不等于水平,上學不等于教育”這個結論。
聽眾: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我們現在感到壓力很大,你認為是什么原因?
加藤:我認為中國教育最失敗的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本是教一個孩子怎樣做人最合適的地方,但是中國的幼兒園卻用來教數學、教鋼琴。正是缺少了如何做人這個重要的環節,所以才導致成年后發生富士康跳樓、北大學生對于工資報酬深感失落這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