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5 9:54:32 作者:匿名 來源:阿里創業
陳士駿,很多人都羨慕他。羨慕他的成功,但是他的艱辛卻很少有人知道。
一副黑框眼鏡,一頭標志性的亂發,很努力地說著中文,但總控制不住蹦出英文單詞:34歲的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 (SteveChen)在離開Google之后,和老搭檔查德·赫爾利 (Chad Hurley)決定二次創業,成立新公司AVOS,并把旗下新產品之一——美味書簽的重心放在了中國。
為什么要賣掉YouTube?在20個月賺了130億元之后為什么還要選擇再創業并從雅虎手中買下Delicious?此前眾多傳統互聯網巨頭入華均難逃脫敗北的命運,陳士駿和他的老搭檔能否打破魔咒?帶著諸多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以下簡稱NBD)專訪了陳士駿以及赫爾利。
賣掉YouTube是唯一選擇
2006年10月,谷歌以價值16.5億美元的股票收購了視頻網站YouTube,這是Google創建8年以來出手的最大一筆并購案。通過收購YouTube,谷歌得以進軍顯示廣告市場,同時帶來了數十億次的流量。今天,谷歌已成為搜索和視頻領域無可爭議的霸主。
如今談到上述交易,陳士駿開玩笑說,如果YouTube最后被雅虎收入囊中,Google在視頻內容領域將處于被動,幾大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格局或被改寫。
NBD:我們注意到,YouTube被Google收購之后的幾天內,估值就突破了20億美元,但是與今天的Facebook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您有沒有后悔賣早了?
陳士駿:你們別提Facebook了,再提我該后悔了!(笑)不過,在YouTube當時的情況下,我們的團隊都同意把公司賣掉,因為所有人都精疲力盡,每人每星期要工作超過100小時,相當于每天工作14小時,尋求并購或許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NBD:為什么?
陳士駿:事實上當時我們已經意識到,許多事情單靠小團隊是無法完成的,比如我們想做支持各種手機和無線網絡的視頻服務,想YouTube在各個國家上線,這就需要將網站編譯成不同語言,再按照當地人的喜好做內容的編排和選擇,每個地方的熱門視頻是不一樣的。
更重要的是,高速成長的YouTube急需強大的數據中心,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帶寬和服務器,需要大公司的幫助,這是實情。
NBD:據說當時雅虎和Google都在其中,能否說說和雅虎的談判是怎樣的?為什么沒有選擇雅虎?
陳士駿:事實上,我差點選擇了雅虎。在和楊致遠見面之后,我甚至沖動地給他寫了一封郵件,當然那時我并沒有與Google的施密特見面。雖然楊致遠告訴我,他們會給我們很多權限去做想要做的事情,不過有一些細節的問題是讓我擔憂的,比如說楊致遠已經不是首席執行官,而當時的首席執行官塞梅爾是一個好萊塢式的人,他應該很懂廣告和銷售,但是當時的YouTube離盈利還很遙遠,我們沒有在廣告收入上花什么心思。
另外我還擔心雅虎會不會讓我們搬出公司,會不會馬上就開掉我和查理兩個人,我們的高級經理會不會馬上大換血,就像PayPal在出售給eBay之后發生的那樣。
NBD:為何選擇跟Google合作?
陳士駿:在同楊致遠見完面之后,當天晚上我們討論了是否要跟雅虎合作,但我和查德都希望和Google接觸下,而且紅杉的合伙人之一邁克爾·莫里茲就在Google董事會。
我更喜歡Google的工程師文化,喜歡被聰明人包圍的感覺。另外Google對交易很有誠意,所以很多程序加速完成,沒有讓我們煩惱。還有施密特承諾YouTube可以獨立運營,而且按照慣例,所有被Google收購的公司都需要進行二次面試,可我們沒有。
不過,當時兩家的股價也帶給我一些困擾,因為我們并購的交易都是用股票完成的,所以衡量哪個公司的股票更有增長價值就成了一個不得不做的判斷。
那時Google的市值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在當時看非常高了,而雅虎是300億美元。我猜不到Google的市值能再往上漲多少,而雅虎最高曾到了800億美元,似乎雅虎的上漲潛力更大。但是,如今Google的市值已經超過了1861億美元了,不得不說,我們的運氣太好了。
Delicious的創業夢
似乎是注定的“緣分”。雖然陳士駿的第一個項目YouTube并沒有賣給雅虎,但他們的第二個項目卻是從雅虎手中買下的。這個名為Delicious的書簽收藏與分享工具讓陳士駿為AVOS公司找到了沖刺的方向。
從YouTube到AVOS,陳士駿這樣定義他們新的征程。按照Google的模式,不是開發一個產品,而是創造一個平臺。他甚至認為,AVOS的新想法可能比YouTube還要偉大,因為在未來的網絡世界,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推薦,而是基于社交關系的搜索和推薦。
NBD:AVOS是一個什么樣的公司?未來的業務方向是什么?
陳士駿:坦白說,我們當時也沒有想到具體要做什么,只是一個模糊的方向,希望在“社會化媒體”方面有所突破。我們認為,在這個愈加繁雜和碎片化的信息世界里,人們如何去找到最想要的信息,而哪些信息又會是不同的人所感興趣的,截至目前,還沒有哪個服務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NBD:為什么選擇從雅虎購買Delicious,而不自創品牌呢?
查德·赫爾利:雖然我們并不清楚雅虎為什么要出售它,但是它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認為,互聯網要創建一個品牌并成為一個大眾品牌是非常困難的。而Delicious本身已經具備一定品牌基礎,是網絡上最大的書簽類站點,全球擁有數百萬用戶,因此在收購之后,我們只需要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改進。
Delicious一度被認為是互聯網社會化軟件的復興,在那些開創網絡社交分享先河的Web2.0公司陸續倒下的時候,能夠挽回其中一家也是我們收購Delicious的初衷。2010年12月,當得知雅虎正準備出售或者關閉Delicious時,我們頓時覺得機會來了。
NBD:除了Delicious,還收購了Tapl,這有什么樣的考慮呢?
陳士駿:Tapll是一家數據分析公司,它將社交發布與分析整合為單一的憑條,幫助廣告主堅持其營銷活動的影響力,它能夠通過分析,來尋找社交網絡上的人們到底對什么東西感興趣,這也許會成為下一代信息檢索的方式。
NBD:我們注意到,單純的社會化書簽服務已經被驗證為不可行,四五年前一大批企業曾經伴隨著Delicious倒下了,中國做類似服務的愛庫網也一直不溫不火,您為什么還看好Delicious?
陳士駿:Delicious沒做好是因為雅虎沒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產品運營好,如果我們很好地規劃Delicious的方向,一定有很大發展潛力。
另一方面,Delicious原先是基于早期互聯網的需求建立的,主要是進行書簽分享,并沒有太多圖片等內容。
NBD:為什么要把美味書簽和Delicious分開獨立運營?
陳士駿:很多公司都是在美國或全球成功后,才在中國建立團隊,并把產品進行翻譯后就直接引入中國。他們沒有認識到中國市場是很不同的,需要在開發產品時針對本地用戶設計,所以他們失敗了。此外,由于中國和其他國家用戶環境不同,喜好不同,監管政策不一樣,分開來運營能滿足本地的需要。
NBD:我們注意到,AVOS的產品除了Delicious外,還有中文版美味書簽及用戶生成內容的雜志編輯、發布平臺Zeen,但是這三款產品的功能都有重復之處,這個您怎么看?
陳士駿:其實三個產品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同一問題——幫助用戶找到內容。三個產品是共享一個平臺構建起來的,只是使用的方法不盡相同。
Delicious歷史悠久,滿足既有用戶的需求,以收藏鏈接為主;而美味書簽和Zeen,以用戶產生內容為主,可以直接閱讀喜歡的內容,更注重社交元素。
NBD:目前AVOS旗下的產品有沒有商業利益的考慮?
查德·赫爾利:做公司的目的是要賺錢,不過我們目前還是關注產品本身。我相信廣告是互聯網很有效的盈利手段,不過我們希望能提供有價值的廣告,類似于谷歌的adsense。
NBD:我們了解到,AVOS上個月完成了A輪融資,像AVOS這樣受硅谷頂尖VC追捧的公司,為什么會選擇接受遠在中國的創新工場的投資?融資將用在哪些方面?
陳士駿:我和李開復在Google結緣,我們幾乎同一時間通知對方自己要離開Google。我加入百人會(美國華人精英組織),也是他介紹的。同時李開復對AVOS中國團隊在美味書簽的組建和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理所當然的在本次融資機構中會有創新工廠。
此次融資還有助于整個公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產品設計和提高用戶體驗上。當然,也不排除同時會尋找一些并購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