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19 11:54:15 作者: 來源:創業邦
“我認識一賣麻辣燙的,平均每天賣1500串,6毛錢一串,毛利七成,一輛三輪車加上老婆幫忙,一年能營業十一個月,幫他算算,一個月凈賺一萬五”,在《錢經》的一次理財收益率的研討會上,一位讀者笑言:“一個麻辣燙的小攤這是不是比什么理財產品都好,我都想下班了去擺攤。”
開一個自己的小買賣——小到麻辣燙酸辣粉,大到服裝店、咖啡館和餐廳連鎖,這是幾乎每個普通人都萌生過的想法。就在這個心思活絡的夏季,《錢經》編輯部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調查了341位受訪者,在這次主題為“開始你的小生意”的讀者調查中,我們截取了一些關鍵的數字:相比于金融理財產品,接近八成的人都對小生意感興趣,剩下的受訪者正在實施自己的創業大計;
30萬,是61.6%的受訪者愿意拿出來開始自己生意的金額,理由是“這筆錢沒有太大壓力”,當然,也有人表示“手上沒有200萬,什么事都干不了”;一半以上的受訪者希望這個生意是“工作之余的副業”或者“可以交給親戚打理”,最有代表性的想法是“做個小生意,相當于家里多了1~N個人上班賺錢”,而理想的狀況則是“像養一頭現金奶牛那樣,每個月有正的現金流入”;在最熱門的生意選項中,“餐館、咖啡館、服裝店”居前三甲,“書店”、“首飾店”以及“加盟小食店(鴨脖子等)”緊跟其后,也有人對“成人用品店”表示濃厚興趣,原因是“很黃很暴利”;
有人也坦露了自己的理想——當一個“悠閑的餐館老板”、“包租婆”以及“睡到自然醒的個體戶”。30萬,足夠買三萬多份華夏大盤基金,或者十手貴州茅臺(600519,股吧)(600519),但還遠遠不夠買一份起步100萬的每年穩定收益10%的信托,相比于看起來復雜的金融產品,一門小生意看得見、摸得著,甚至,嘗得出。如果做的好,的確會演化成一頭現金牛,如同下文中《錢經》采訪到的一些拿30萬的啟動資金開始生意的普通人。但在你的生意變成現金牛之前,當老板意味銷售、工資、房租、突發狀況都跟你有關,你準備好了嗎?
養一頭現金奶牛
必讀7條
1.最大的挑戰:飆升的房租與人工
2.30萬從哪里來
3.要么算賬,要么算了
4.明白你的稅
5.學會控制成本(別讓利潤流到后廚的腰包里)
6.能單干就盡量不合伙
7.你到底適不適合開始自己的小生意
現金牛(Cashcow)的說法其實來自于管理學上的波士頓矩陣模型,被叫做現金牛的公司常常是已經成熟、利潤豐厚穩定——這頭每個月能擠出現金的奶牛作為第二個老板給你發工資——但這是最好的狀況。讓一個生意變成現金牛總有各式各樣詭譎的理由,也許是老天獎勵你勤勉經營,或者只是一篇當地晚報對你生意的報道,我們在采訪中發現,所謂成功經驗幾乎無法總結成詞,但失敗的原因卻響當當施施然擺在那里,比如,沒有最最基本的賬本敏感、搞不定你的合伙人,甚至,你都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個小生意。無論如何,這里有七條生意人最容易忽視但最常遭遇的事情,在開始現金牛養殖大計之前,讀讀它。
{pages}1.最大的挑戰:飆升的房租與人工
面館老板宋哥是一位成功的“現金牛飼養者”,在他寶貴的餐館經驗里有一條:多找幾個年輕的女孩子做服務員吧,這錢別省!不要圖便宜用自家親戚。幾乎所有的餐館老板都跟宋哥一樣親身經歷了經濟學家口中的“劉易斯拐點”,在這一拐點之后,我們的勞動供給已經不再像越南、緬甸那樣綿綿不絕,低端勞動力工資的上漲昭示著“月薪800包吃包住”的時代早已過去。
零售業的“雙殺”
“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這是王府井(600859,股吧)百貨集團會計部門的說法,這家在全國擁有23家百貨公司的上市集團正在調整戰略,去往三四線城市擴張,因為成本低很多。在零售行業分析師眼中,現在是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這是華泰聯合證券最近一篇分析報告的標題。我們可以在38家主流零售公司的數據中找到一些小生意的端倪,這些曾經最賺錢的百貨、超市和家電零售業共同面對“雙殺”之象——消費不舉和成本激增。而隱匿在雙殺之外的,還有競爭加劇、物業上升。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零售全行業收入增速急劇下滑,甚至開始接近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上一輪金融危機時的歷史低點。人工成本激增是最大的壓力,尤其對勞動力高度密集且快速擴張以謀求規模效應的超市和家電連鎖業態而言更甚。據2010年中國連鎖百強顯示,連鎖企業續約房租成本平均上漲約30%,人工成本平均上漲15%。今年一季度零售行業人工、租金等成本增長超過10%,而零售額增長僅為5%。
把店搬到樓上去
為了對付越來越貴的租金,店主們傾向于搬到樓上——一般來說,二樓的租金是一樓的40%,越往上越便宜。這明顯有悖于老派的開店理念,“忠家小菜”董事長楊茂忠在講述小餐館成功要素時說:“對于任何飯店來說,取得成功的三個根本要素是地點、地點、地點。”因為餐飲業與制造業不同,它們不是將產品從生產地向消費地輸送,而是把顧客吸引到餐飲店購買,所以選址是成敗的關鍵。
高聳入云的寫字樓和商業區的高層不乏賺錢的小店,靠著網絡、媒體報道與口碑穩定經營下來的發型工作室、服裝店或者寵物館不在少數。化妝品店老板Lisa現在的一半精力都是在教新來的銷售mm制作當月圖冊和DM郵件給新老客戶,lisa的老客戶更愿意逛她像倉庫般堆滿瓶瓶罐罐的小店,兩個熟稔的銷售說起選哪個牌子的睫毛膏時如數家珍,在上海創智坊大學路的一棟寫字樓17層她租下了這間45平米的辦公間。“教會了她們,馬上我就可以輕松了”,lisa小店每月能創下二十多萬的營業收入,足以讓那些開在商場一層的專柜咋舌。
2.30萬從哪里來?
不少被采訪的老板都給了《錢經》同一個關鍵數字:半年——這是給你的小生意一個期限。準備半年開店的錢在手邊,如果半年還沒有起色就考慮關張大吉。我們可以把做生意的第一筆錢分成兩種:一次性出的(主要包括注冊公司、租賃店面、接通水電、裝修布置、添置設備、購買原材料等等);定期要付的(支付工資、租金、水電、電話、稅款等費用,補充原材料和辦公用品,維修店面、廠房及儀器設備,進行廣告促銷等)。
在一次性的款子里,最大筆的通常是第一個季度的租金或者轉讓費以及裝修費。定期要付的常常是工資、水電煤氣等等。除了這兩項開支,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工資”,也就是你和家人的生活費用。當你對個人生活費用、開業支出及經營成本有了初步了解以后,由于很多開銷都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就可以預計出大約需要多少資金。一定要記住,不能抱著今天開業,明天就開始賺錢的想法。
{pages}“假設半年不賺錢”
做財政預算要現實,如果很可能6個月后才能開始賺錢,那就需要準備出開業的起始資金,加上6個月的經營成本,以及6個月的生活費用。避免兩個極端:一個是低估一切開銷,什么事都預算得緊緊張張的;另一個極端是好高騖遠,什么都想買最貴最好的。在籌劃個人資產時,最好能留出預備資金。特別是在起步階段,要做最壞打算,如果一個客戶說他將在30天內給你貨物或款項,你最好預備著要等60天甚至90天。
錢太緊會影響判斷
弄清所需資金后,接下來就要想辦法籌集所需款項。當然首先應清楚自己有多少積蓄,可以列一份個人資產負債表。
用別人的錢賺錢
老板角色擺正后,需要好好琢磨如何與錢打交道,有人總結了生意人的三條金錢訣:第一,一筆生意,兩頭盈利。用毛利與用別人的錢擠出利息;第二,變現要快;第三,設法拖延付給別人的貨款,讓資金占用最小化。
白羊座的宅女晶晶在蘇州江畔開了一家叫做“老友記”的咖啡館,因為充滿了個人特色而備受閑散顧客推崇,開業28天就跨過養店期——直接盈利。晶晶只是個大學畢業工作了幾個月的小白領,幾個月存下一萬多,辭職沒事干開了這個咖啡店,一人一店,加上一只叫“冠希”的白貓。“其他的錢都是問朋友借的,對這個店有興趣的話就投資點”,在晶晶的帖子上,她如實寫道:“提示有些想創業想開店本錢又不夠的筒子,可以小小地融資一下,大不了讓一些些股份好啦”。自稱老板和大股東的晶晶起步資金并不多,八個月的租金2.4萬,因為是全程裝修省了不少錢,硬裝1.5萬。
所有的借貸機構都是:晴天送傘,雨天收傘
遭遇資金周轉不靈,銀行當然是首選,個人從銀行獲得的貸款主要有:信用貸款和抵押貸款,另外你的短期內不賣掉的金融產品也可以抵押,比如保險單。最方便的方法是,把住宅產權貸款,以自己的住宅價值進行抵押的貸款。在銀行開立一筆周轉信貸額度,這種貸款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可得得到,但在自己使用前不用支付利息。小錢可以用信用卡付款,爭取20~50天的免息期。或者,從家人或朋友而不是正規的貸款機構那里借用類似的貸款。一旦店鋪經營一段時間并獲得利潤,再獲得貸款就容易一些了。
“晴天送傘,雨天收傘”,這是包括銀行在內的貸款機構的實質。一般來說,自由資金如果不超過總資金的六成,還是避免嘗試。當然如果真沒錢,也可以學學五岳散人,除了微博紅人、社會評論家這些頭銜之外,他還是山里江南飯館的老板。2010年他突發奇想,想做一家吃起來絕對放心的餐館,于是在微博上征集參股的網友,短短幾天募集了400萬元,以此為啟動資金在亞運村開了山里江南。
這是他當時在微博廣為流傳的募資計劃:
每人出資5000元,不足500萬元的部分五岳散人補足(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資額不得低于500萬);供應的食品、包括全部輔料都出自無污染的農場,股東就餐可以享受85折優惠;股份可轉讓,年底有盈利則分紅……一邊列出全部資產及其價值,包括現金、存款、債券、股票、汽車、房地產、首飾等;另一邊列出所欠金額,比如信用卡、賬單、汽車貸款、房屋貸款等。如果資不抵債,最好考慮先盡量還清債務。在個人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投資開業,往往會因一點兒小錢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pages}3.要么算賬,要么算了
美國商業作家諾姆?布羅茨基(NormBrodsky)曾經分享過一對夫婦創業的故事:博比和海琳都知道一筆生意的利潤率低于20%就很難賺錢,他們努力把平均利潤率維持在40%,但同時也一直在接受那些只有9%毛利率的訂單。他們面前曾經有一筆3000美元的訂單,不過這筆生意毛利只有13%,能為他們增加390美元的銀行存款。我告訴他不能做,但博比非常不理解,他說,如果我們不賣東西,生意該怎么做下去啊?
博比創業之前的職業是銷售,他更熟悉銷售指標,但當他成為老板,他必須熟悉利潤指標。做生意的第一步不是銷售額,而是利潤。或者,最最好用的規則是:必須每天都賺錢。“所以創業起步的規劃,最重要的而且可能唯一重要的就是,你怎么用你手頭很少的錢去賺一些錢。比如你有5萬,你應該想的是怎么從5萬元賺到10萬元,然后從10萬賺到20萬,從20萬賺到40萬。而不要去想太多什么運營模式,什么營銷手法,什么推廣渠道,什么團隊建設。你需要趕緊解決的是未來幾個月的財務規劃圖。庫存多少?工資多少?租房子多少?利潤多少?”這是白手起家的NALA創始人劉勇明的經驗之談。
賺錢了才有后話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劉勇明創辦了中國首家專業化妝品B2C垂直銷售網站,他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跟我說是阿里巴巴出來的,準備做服裝B2C,還拉了幾個做過著名互聯網公司的人合作,有了50萬資金,然后他跟我說他的一些模式,比如樓宇里發傳單、EMAIL營銷、谷歌百度關鍵詞等等,信心十足。當時我很羨慕他有50萬,因為我只有3萬元起步。后來,我就只管把東西賣出去,不想其他。幾個月后,我做到了皇冠;他還在組織團隊開會研究,租賃大城市辦公樓等,還在寫策劃書找更多投資人;再過幾個月,他說他失敗了。這個過程中,他一個單子都沒賣出去。這個典型例子說明,如果你手頭只有幾萬甚至幾十萬,都是要十分珍惜的,你必須趕緊賺錢,趕緊想辦法賣東西出去。
必須要算的賬:賣多少才不虧損
想看書店的讀者往往盯住了書本的高毛利——接近30%,但《錢經》在采訪一位書店經營者行業人士則看到這樣的真相:九成的實體書店經營慘淡。一個獨立書店生命周期最多二三年,能夠生存下來的書店都是兼營其他生意。書店進書按5~6折,賣出8~9折,30%毛利,在現在的門店租金,水電人工成本下,虧損是現實。所謂生意好不等于賺錢多,生意差不等于盈利少。即使沒有學過的會計,也要知道毛利率為何物——毛利(grossprofitmargin)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而用租金處于銷售毛利率,就能算出為了支付租金,每個月至少需要的銷售收入。
別看毛利高——
看看京東2011年的財務狀況,收入212億元,毛利率5.5%,配送費占比6.6%,廣告占2.3%,技術和管理費用占比1.5%左右,2011年虧損10億多。從這些數字至少可以讀到,這個生意做得越大,賠得越多。而一個最近剛從休閑零食行業退出的受訪者小A則對《錢經》滿腹抱怨:別看休閑零食這個行業毛利高,但每公斤價值太低,物流成本太高,物流配送成本超過商品毛利,所以造成了銷售額很大卻一直無法盈利的困境。經過2年多的努力后,我決定換個生意,換個活法。終于做出了關閉零食業務的決定,心如刀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