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4 9:14:28 作者:匿名 來源:i黑馬
作為一名作家、企業家和驢友,克里斯·古里博(Chris Guillebeau)的新書《100美元開公司:再造謀生之道,做熱愛的事,創立嶄新未來》(The $100 Startup: Reinvent the Way You Make a Living, Do What You Love, and Create a New Future)成為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他具備豐富的自主創業和冒險經歷,從網絡出版商到西非的義工,35歲不到的他已到過幾乎世界上的每個國家。他是世界首腦峰會(World Domination Summit,一場國際性的創造性人才聚會)主持人,強調在鼓勵個體探求的同時“回饋他人”。每月,他的主站ChrisGuillebeau.com訪問者達30多萬。
克里斯·古里博
在我的采訪中,克里斯談到了他的新書、如何小成本創業、年輕人如何將激情轉化為盈利等等。
為什么要將新書命名為《100美元開公司》?為什么現在有可能零成本創業?
我游遍全美及世界各地,不斷遇到各種新潮企業家——他們的公司差不多都是意外創立的,往往沒有經過縝密謀劃,也幾乎無一不是低成本,大部分成本不到1,000美元,其中半數不到100美元。我的目的是講完這些故事后讀者能夠運用到對自身自由的追求中去。
如今,我們能聯系到有共同理想和觀念的人群(顧客、客戶、消費者等)。雖然自通商之初微型企業就以某種形式存在著,但與人們聯系的便利化還是一個新現象。此外,相當多的人群能夠自在地使用在線交易。這都為經濟融合營造了絕佳環境。這是最便利的時代。
大學生是不是應該放棄實習和求職、選擇自主創業?為什么?
我不是要給任何人交待他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我想要說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體系之外的途徑。很多單打獨斗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做主所能實現的成就要大得多。要是能在自己做主的情況下還保持低風險——例如不要投入太多錢,何妨一試?
年輕人在高薪和有意義的工作之間選擇后者。年輕人如何才能找到熱愛的工作并將之轉化為金錢?
關鍵在于將喜歡的工作與其他人的興趣結合起來。不是說每一件熱愛之物都能做成生意。我以前愛打電游,但無論我在《光環》游戲里多優秀也不會有人付錢給我。后來我發現還有其他我喜愛的——去各國旅游,創造性的創業,寫作——它們能讓我獲利。
這就是我為什么這么強調“有用性”的問題:你的點子怎樣才能服務他人?
能不能從書中跟我們分享一則零成本成功創業的故事?
大部分人就算為了購買50美元的許可證或10美元的域名都會投入一定的資金。但比金錢投資更重要的是汗水投資,即投入時間來賦予某事意義。免費軟件Evernote教程《Evernote指南》(Evernote Essentials)的作者布萊特·凱利(Brett Kelly)原先只想要在一年內賺到1萬美元,但真到一年后卻賺到了10萬多。他的原始創業成本幾乎為零。
100美元創立的公司要想起步,你有什么建議?
1.把想法由抽象變具體。什么是產品或服務?產品的購買者會是誰?以什么方式支付?要盡可能地具體化。
2. 想到了就立即做。設定一個30天之內的創業時間,盡一切努力付諸實踐,比如向WordPress.com申請免費網站,沒有支付寶賬號的去申請一個,就算你覺得沒有完全準備好也要將廣告打向全世界。
3. 讓所有人看到你了解自己的工作。不要騷擾他人,僅僅是聯系朋友對他們說:“嗨,我在做這個——想幫忙嗎,幫我轉發一下行嗎?”
4. 第四條額外忠告:在打出廣告、收到第一批反饋的時候,努力不斷完善。每天,確認一或兩項能夠進一步改進項目的行動。哪怕這些行動很小,完善的過程也有助于令創業者保持主動,避免總是被動反應。
丹·施瓦貝爾(Dan Schawbel)任Y世代青年研究和管理咨詢公司千禧年品牌(Millennial Branding)的執行合伙人,著有著名全球暢銷書《我2.0》(Me 2.0),被《美國企業雜志》(Inc. Magazine)提名入選《美國30歲以下創業者30人》(30 Under 30)。
是不是沒想到100美元也可以有這么大得作為呢?創業并不局限于錢的多少,重要的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