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5 14:17:19 作者:浮云 來源:1
經常逛商場的市民可能也會發現,商場近年來在優選品牌的過程中,已經有很多曾經的熱門大眾品牌都被淘汰更換,如今能存活下來的基本都是一些價格較高的國內品牌,而且很多品牌甚至全年無折扣,價格直逼國際一線品牌。于是,“性價比”成了許多消費者挑選服裝首要考慮的要素。
市民許先生前陣子在某商場四樓男裝轉了一圈,發現休閑男褲基本都在1500元以上,很多品牌雖然打著“洋名”,一翻標簽,都是產自國內的假“洋鬼子”。后來,許先生轉到商場一樓國際一、二線名牌專柜時,發現這里不少品牌的男褲打折下來不過也就2000元左右。“與其花近2000元買個聽都沒有聽說過的牌子,還不如直接買真正的國際品牌了,品牌含金量更高。”
還有一些消費者眼見商場專柜服裝的價格如此之高,直呼“國內衣服的性價比越來越低”。剛趕上歐洲打折季回無錫的金小姐算了一筆賬:她用相當于國內五折的價格僅花了1600元就買到了國際一線品牌gucci的購物袋,這個價錢在無錫各大商場頂多只能買個普通國內品牌的包包,并且還是打完折后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