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9 13:21:54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仡?011年,食品安全問題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線,從“瘦肉精”到“塑化劑”,從“致癌凈水器”到“黑心地溝油”……食品安全事件刺痛著我們脆弱的神經。
一、瘦肉精事件
曝光時間:2011年3月15日
罪魁禍首:瘦肉精
據“3·15”特別行動報道,在河南孟州市、沁陽市、溫縣和獲嘉縣,用“瘦肉精”喂出來的所謂瘦肉型“健美豬”,鉆過當地養殖環節的監管漏洞,進入販運環節。不但堂而皇之地進入市場銷售,并且流入了知名肉制品企業。瘦肉精屬于腎上腺類神經興奮劑,將其添加到飼料中,可以增加動物的瘦肉量,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常見有惡心、頭暈、四肢無力、手顫等中毒癥狀,特別是對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危害更大,長期食用甚至可能誘發惡性腫瘤。
二、鮮榨飲料“濫添加”事件
曝光時間:2011年4月上旬
罪魁禍首:各種添加劑飲料
2011年4月開始,各地衛生、農業、工商、質監、食藥監、水產等幾大部門陸續聯合出擊,對餐飲場所自制飲料等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進行大檢查、大排查。全國“圍剿”鮮榨飲料行動正式打響。
一直以來,一些餐飲場所既沒有自制飲料的相關資質,也無生產許可證,長期處于違法經營狀態。而他們為消費者提供的豆漿、果汁、花生漿、核桃漿等各種看似誘人的鮮榨飲料,實為兌入了十余種添加劑而炮制的“雜交產品”,長期飲用會嚴重危害健康。
目前,全國各地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對餐飲服務單位自制飲料、自制調味料開展不定期和隨機性抽檢。一旦發現餐飲企業有添加非食用物質的行為,一律依法嚴厲查處。
三、上海“染色饅頭”事件
曝光時間:2011年4月中旬
罪魁禍首:檸檬黃、防腐劑、甜蜜素
在饅頭中加入色素、防腐劑,回爐過期饅頭,更改生產日期,制成“染色饅頭”后銷售到多家超市。經檢測,饅頭中檢出“檸檬黃”和甜蜜素含量超標。檸檬黃是化學物質,具有毒性和致瀉性,攝入后會增加肝臟負擔,如果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可能引起過敏、腹瀉等癥狀。還會引發兒童多動癥,阻礙兒童智力發育。甜蜜素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添加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至40倍,經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標的食品,會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誘發肥胖、肝臟病變等。4月13日,上海市質監局依法吊銷了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門刑事拘留。
四、凈水器“砷超標”致癌事件
曝光時間:2011年5月30日
罪魁禍首:無機砷、菌落總數
5月30日,衛生部門發布公告稱,8家企業共11個型號的進口凈水器產品在衛生安全抽樣檢查中存在砷超標、菌落總數超標以及有機物去除率不合格等問題。其中不乏國外知名品牌。衛生部門檢測技術人員指出,導致凈水器“砷超標”的問題主要出在濾頭和濾芯的材質上。
無機砷是致癌物質,過量攝入會引發皮膚、心血管、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癌變,人們熟知的砒霜,即是砷化合物的一種。目前,中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07)規定砷含量不得高于0.01mg/L,與世界衛生組織、歐盟等的飲用水標準一致。
與國外“洋品牌”相比,國內凈水器行業不容樂觀。目前,國內凈水器生產企業有2000多家都是無專業設計、未取得衛生許可批件的小作坊。由于行業標準體系,對活性碳的質量、功能和安全性也沒有明確的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不合格濾芯在行業中更屢見不鮮,導致“致癌”凈水器流入市場,為消費者的飲水安全埋下重大隱患。
五、“地溝油”事件
曝光時間:2011年9月中旬
罪魁禍首:地溝油
9月中旬,浙江、山東、河南等地公安機關破獲一團伙生產銷售食用地溝油案件,一條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六大環節的地溝油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這些“地溝油”黑窩點加工工藝、提煉設備經過多年“升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對其識別也愈發困難,標志著地溝油地下產業已從小作坊走向了工業化、精煉化。加工后的地溝油通過“地下渠道”不斷流向食品加工企業、糧油批發市場,甚至以小包裝形式進入超市。“地溝油”是一種餐廚廢棄垃圾料排放的衍生物,經過濾提純后的酸價等有可能通過檢測,就像過去的三聚氰胺一樣,此前只檢測蛋白質含量,而不檢測是否添加有非法物質。所有檢測標準都是對照正常食品制定的,按照標準化的指標去檢測,不能區分出“地溝油”。“地溝油”因為使用過,一般里面都含有食鹽,會產生鈉離子,同時會有鋁、鐵等金屬離子,流向餐桌二次利用嚴重危害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