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8 14:54:58 作者:程玉亮 來源:1
阿里巴巴在一個并不是很懂互聯網的杭州英語老師馬云的帶領下已經走過了12個春秋,創造了不少的傳奇神話。在這12年的發展歷程上,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行業中一直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行業“老大”一邊瘋狂地賺著錢,一邊不停地做著吸引業界“眼球”的事,攪得電子商務行業風生水起。
近日,一直盛傳的阿里巴巴私有化事件如仿終于浮出水面,這宗本年度資本市場的標志性事件已經拉開帷幕。
“修生養性”還是“一箭雙雕”? 馬云重構電商產業鏈
馬云曾經打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阿里巴巴(B2B)是大哥,是個泥腿子,弟弟妹妹們上學都靠他來供;淘寶是妹妹,可以拿著大哥給的錢買花裙子,已經初中畢業,將來要念復旦大學,老三是支付寶,才上小學,但它最有志氣,要在未來扛起養家的重擔,大哥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供他上美國的哈佛。”
現在的情形是,阿里巴巴這個大哥已經老去,不能再干,只能退休(私有化),弟弟妹妹已經事業有成,阿里系可謂家境殷實。大哥需要養老,“修生養性”。淘寶妹妹上不了市,但她的“天貓”卻有可能;支付寶已經上了大學,但卻因為學籍不能更改,不能讀哈佛,只好幫著“爸爸”打理阿里家的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一堆事兒。
這就是目前馬云正在進行的阿里巴巴私有化“大手筆”。
耗資190億港元 馬云“不差錢”
如阿里巴巴私有化成功,預計將耗資190億港幣左右。而在其2007年上市期間,其總募資金額僅為約130億港幣。
在過去幾年,阿里巴巴先后兩次分紅共計21.1億港幣,創造了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股票分紅。
阿里巴巴自上市至今,它始終保持著在中國B2B產業中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第一的地位。在阿里集團的核心業務布局中,它和天貓、淘寶網等一樣,均為戰略性資產。而因為其強勁的盈利能力,和前幾年對阿里集團其他業務的協同和扶植作用,在阿里集團內部,一直被稱為“家族的老大哥”。
醉翁之意在戰略轉型
分析人士說,阿里巴巴股價和其核心價值一直長期背離,沒有準確反映其實際估值,而鑒于上市公司對盈利和增速的迫切要求,從而使其轉型升級的戰略很難得到實施,這是此次私有化的核心原因。
“B2B業務和資產因為上市公司的原因,很難無縫納入和對接到阿里巴巴集團的戰略發展思路和發展規劃中。”資深互聯網分析人士呂伯望說,阿里巴巴集團這幾年來將中國的電子商務駛入快車道的同時,將其B2B業務資產納入到整個產業鏈中通盤考慮,并重建電子商務產業鏈,應當是其首當其沖的一個考慮。“這一切,都只有將B2B公司私人化的情況下,才能夠順利做到。”
阿里巴巴早年的商業模式主要集中在提升注冊用戶數從而收取會員費,實現收入的不斷增長。阿里巴巴的會員主要是制造商、貿易公司及批發商,他們通過阿里巴巴的貿易平臺銷售商品。從去年開始,公司實施了重大的調整,將戰略重點從增加用戶數向提升買家在交易平臺的用戶體驗轉移。所以,付費會員數的增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緩。
事實上,自陸兆禧接任阿里巴巴CEO后,在該公司內部,針對相關業務線的轉型和調整,已經進展多時。
據了解,阿里巴巴一直在調整收入的結構,以交易及效果為導向的新服務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進展,增值業務于整體收入結構的比重繼續增長。
按阿里巴巴構想,阿里巴巴付費用戶未來的收費方式將與用戶的效果掛鉤,企業客戶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獲得的訂單越多、收入越多,則付費越多。
投資銀行界人士說,阿里巴巴謀求私有化是在正確時間往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如果私有化成功,阿里巴巴公司正在力推的轉型升級工作將會更為穩健和長遠化發展,阿里集團將能夠以長期利益為重作出策略決定,而不會受公開上市公司所涉及的市場期待、盈利可見度和股價波動的壓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