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31 14:44:45 作者:匿名 來源:阿里創業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早的地區;而溫州人也是被稱之為東方的猶太人;溫州是最新中國成立后最早的商品發祥地;從八十年年代早期的八大王;到如今受媒體熱捧的溫州炒房團以及飽受爭議溫州民間資金等等。也出現了中國的具有特色的“溫州模式”。
溫州在制鞋的領域早期也因質量問題飽受爭議,改革開放初期,溫州鞋革業得到空前發展,前店后廠作坊式的小廠大量涌現。但由于一些企業信用缺失,敗壞了溫州的聲譽。1987年8月8日,杭州城一把火燒毀了5000多雙溫州劣質鞋,同時引發了全國其它地方“圍剿”溫州鞋。
也正是這把大火,燒醒了溫州人的質量意識。溫州制鞋企業在市政府“質量立市、名牌興業”思想指引下,痛定思痛,決心重振鞋業,組建了全國首個鞋業協會,開始抓監管、重質量、興科技。康奈集團首開溫州機械化制鞋先河,引進國外制鞋流水線,率先走上品牌興業之路。
因此溫州也有了鞋都美譽。從溫州制造到溫州創造,陸續出現了一批比如奧康、康奈、紅蜻蜓、意爾康等知名品牌。
我們一行來到了位于溫州甌海區澤雅鎮戈恬工業區想川生產基地,走進工業區大門看著整齊的廠房,想川董事長于喜平笑著說:“這已經是我們想川短短一年半時間第三次換廠房了。”
在于喜平董事長的帶領下,我們先是參觀了想川生產車間;于喜平董事長指著三條生產線說,我們想川最早的生產能力一天也就能生產兩三百雙鞋。如今隨著我們的客戶不斷的增加長,我們現今在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了日產五六千雙的日產量。看著生產線上擺放各式漂亮的鞋;有休閑鞋、有皮鞋、有拖鞋;于喜平董事長隨手拿起一雙貨號639的鞋說,但這一款鞋去年我們的生產量就達10萬雙。
走出生產車間于喜平董事長接著把我們帶到了想川的產品開發部,于喜平董事長手里拿著正在開發的一款鞋說,這款1045像這個款式我們想川就是針對網購人群開發的一款鞋。我們想川的產品非常適合如今網購物這一部份人群,個性化、流行時尚。我們每開發一款產品,都要做很長的市場調研。真正了解顧客的需求,滿足顧客的需求。
平凡的創業者,不平凡的創業夢想
參觀了想川的生產線和研發中心,想川品牌創始人于喜平把我們帶到了他的辦公室;走進他辦公室的一瞬間,讓我們都很吃驚;他的辦公室非常簡單,甚至簡陋來形容;和我們想象中富麗堂皇的董事長辦公室相去甚遠;于喜平似乎看出了點什么忙說我們還在創業階段,辦公室非常簡單,與你們想象中的可能有一些差距。正說這話的時候,我們驚奇的發現在他辦公室的書柜上還擺放著一箱方便面。于喜平笑笑說:“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吃飯,所有準備了方便面。”從于喜平的話中,不難感覺到他已經習慣了。
于喜平一邊泡茶一邊和我們談起了他的創業歷程。于喜平1976年出生于鄱陽湖畔-江西都昌一個貧民家庭;家庭兄弟姐妹五人,僅靠父親一點微薄的工資收入養家湖口。大哥高中畢業去了部隊,二哥也背起了行囊離開家鄉,外出成了打工的浪潮中的一員,姐姐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在家幫著父母種著莊稼,排行老四的于喜平,沒有來得及參加高考。為生活為迫也跟著二哥來到了溫州并加入了打工學徒的行列。生活的艱辛,受盡別人的白眼,在學徒時就不斷地刺痛著我不服弱的具有原始沖動的心靈,在內心的深處種下了那種敢闖敢干、不畏艱難的創業精神。
于喜平他在溫州打工十年中,主要在鞋業打工。在工作中對鞋的生產、皮料、加工、設計、保養、營銷、性價等有較全面的了解。2009年,在兄弟姐妹的幫助下,他開始了小本創業,在都昌開辦了一家鞋店“千里鞋業”,由于產品價適中,適合當地市場,當年,就實現了贏利30多萬元,有了第一桶金后,他再次看準網絡市場,在大哥二哥的資助下,毅然投資100多萬元,2009年底在都昌創辦了最大的網絡中心“1002夜”,成了九江當地的最大的網吧,初步償試為企業進行網絡營銷,開始接觸C2C、B2C,開出了屬于自己的淘寶網店,走上了電子商務創業的道路。
但是由于網店的利潤微薄,光靠鞋店的產品已遠不能滿足他網店的需要,在開網吧的時間里,讓他思考了很多同時也讓他看到了電子商務前景.他也開始找到了自己的奮斗目標,決定進軍電子商務,2010年開始申請淘寶商城,可是沒有多久于喜平感覺沒有自己的品牌終究是受制于人;沒有自己的品牌同樣也沒有辦法獲得淘寶的支持,比如沒有品牌授權上大型的活動就是一個大問題。正因這一系列的問題讓他有了實現“網商廠商一體化”的商業模式。2010年5月,在江西都昌成功注冊“江西想川實業有限公司”,成申請了“想川”休閑鞋商標。由于在江西沒有上規模的鞋業產業鏈,無法實現規模化,同時生產一度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于喜平的公司一度出現嚴重虧損,這讓他陷入痛苦的思考中,在那一段時間內,他整整三天時間沒有出門把自己關閉在網吧包間中,三天后于喜平終于痛下決心將廠整體搬遷到中國鞋都——溫州。2010年8月他帶著三十幾個人的團隊在溫州鷗海區郭溪鎮租下了一個近1000平方的工廠,開啟了他的電子商務創業的之路。剛到溫州的那時場地小環境艱苦。但為了開發出自己的產品,于喜平不惜高薪聘請意大利的設計師。而他自己卻住在一個不足3平方的樣品倉庫空間,吃飯是靠路邊搭起的小鍋小灶。管理層和員工全是站著或是蹲在地上吃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帶領想川這個團隊拼命地、不知疲倦地工作。于喜平白天在車間忙生產;晚上忙網店一兩點睡覺。
就是在這樣艱巨的環境下,于喜平和他的團隊終于開發出了屬于“想川”的第一款休閑鞋產品。驚喜之余于喜依然把質量當作公司發展的第一要務;注重產品的設計開發,加強想川生產團隊、營銷團隊的培養。一年中想川成功申請了淘寶商城和拍拍商城,還先后五次申報聚劃算活動,“想川”休閑鞋的品質和性價比逐步被淘友們所傳頌。”想川品牌創始人于喜平一邊泡茶一邊向我們講述著他的創業故事。
借電子商務創“想川速度”;成為溫州制鞋神話
想川在于喜平的帶領下業務迅速擴大,不到半年時間又在溫州潘橋設立第二分廠。2011年又在澤雅鎮成立第三分廠員工從最初的三十幾人擴充到五百多人;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建立了想川的商務中心、生產車間、產品研發中心等核心部門。由于喜平他對產品的開發設計十分重視在產品創新方面不惜投入重金吸引人才,加強產品的研發。一個個新款、爆款成了消費者的搶手貨;2010年到2011年想川旗艦店連續兩年被淘寶評為鞋類人氣銷量二十強。想川同時與京東、樂淘、好鞋團、拉手、1號店等大型的電子商務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想川“廠商網商戰略聯盟”模式使產品生產和銷售呈現躍遷態勢;訂單源源不斷。訂單生產排期非常緊,出現供不應求的良好局面。為了提升服務,我們與溫州郵政聯手合作,打造了“溫州快遞第一倉”,產品下線、質檢、入庫、出貨,產品縮短了庫存時間,大大提升了發貨效率。于喜平就是這樣帶領著他年輕的想川團隊,創造了“想川速度”,創造了溫州制鞋神話;成為溫州制鞋業的后起之秀。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到2011年是國內中小企業生存最為艱難時刻,但是想川卻能逆勢而上,并創一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成為了金融危機下創業成功的典范。同時想川品牌創始人于喜平還說公司的發展完全還是得益于趕上電子商務發展大背景下的機遇。于喜平同時還說想川鞋業今天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溫州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制鞋產業的大力扶持。于喜平在整個經濟不景氣的這幾年能快速的發展,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傳奇。我們也衷心的祝愿于喜平和他的想川團隊更上一層樓,也相信想川能創造更多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