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14 13:49:58 作者: 來源:創(chuàng)業(yè)社區(qū)
當一個人什么都不缺的時候,他的生存空間就被剝奪掉了。如果我們每天早上醒過來,感到自己今天缺點兒什么,感到自己還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還有追求,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高興的事情啊!新東方上市刷新了中國教育業(yè)在美國上市的零紀錄。這是一個既值得稱道又曾經(jīng)引發(fā)爭議的話題。
從1993年注冊成立的一個小學校到融資過億的上市公司,新東方這條“尋找希望”之路走得并不容易,他最值得人稱道的一點是,幫助數(shù)以萬計的年輕人實現(xiàn)了出國夢。”一位“海歸”基金經(jīng)理提起俞敏洪很是感念。他在1998-1999年間曾是新東方一名學員,暑假里每天騎著車到新東方位于北京北四環(huán)的總部念托福培訓班。
即將擁有1000萬學子的新東方怎么會缺錢呢?但是很多專家都將“缺錢”認做是俞敏洪做出上市決定的最主要想法。并購專家冀書鵬認為,雖然俞敏洪每年在培訓費用上的收益很大,但是他所要承擔的教師成本和運營成本更高。比如教師的工資,在新東方里最普通的教師一小時的課時費也要1000元,優(yōu)秀教師的課時費幾乎是不封頂?shù)模聳|方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給教師發(fā)不出工資的現(xiàn)象。
另外,目前在外語培訓領(lǐng)域里新東方面臨的競爭十分嚴峻。據(jù)冀書鵬介紹,在新東方的財務報表中,其長期資本凈值常常是小于長期資產(chǎn)凈值的。也就是說俞敏洪的新東方在用短期融資做長期投資(既短融長投),這樣在年報中反映出的數(shù)據(jù)將無法利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境外上市是俞敏洪的最佳融資選擇。
他有獨特的價值運算公式
謝博(化名)是今年進入北京新東方學校的一名英語教師。昨天,他向記者講述了俞敏洪的個人價值運算公式。
俞敏洪最喜歡和員工以及學生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想知道自己的價值有多少,看看你身邊的朋友,選出5個朋友,他們價值的平均值就是你的價值。
謝博認為,新東方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與俞敏洪的領(lǐng)導風格很有關(guān)系。他這個人最喜歡交朋友,這些年來,新東方的發(fā)展軌跡也劃出了他交朋友的軌跡。
我生命中的兩次重大失敗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在失敗中尋找與把握機會的過程,沒有失敗就無所謂成功,沒有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人生是不豐富的人生,就像白開水,純凈卻沒有味道。一個人是否活得豐富,不能看他的年齡,而要看他生命的過程是否多彩,還要看他在體驗生命的過程中能否把握住機會。
下面我來講述對我生命有轉(zhuǎn)折意義的兩次失敗。
第一次是我的高考。我在一篇文章中講過我高考的故事,那時并沒有遠大的志向,作為一個農(nóng)民的孩子,離開農(nóng)村到城市生活就是我的夢想,而高考在當時是離開農(nóng)村的惟一出路。但是由于知識基礎(chǔ)薄弱等原因,我第一次高考失敗得很慘,英語才得了33分;第二年我又考了一次,英語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孫山;我堅持考了第3年,最終考進了北大。這里我想說明的是兩點:第一點是堅持的重要,因為無視失敗的堅持是成功的基礎(chǔ);第二點就是能力和目標成正比,能力增加了,人生目標自然就提高了。我一開始并沒有想考北大,師范大專是我的最高目標,但高考分數(shù)上去了,自然就進了北大。這算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失敗和成功交織的滋味。
我的另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是我的留學夢的破滅。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出現(xiàn)了留學熱潮,我的很多同學和朋友都相繼出國。我在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下也開始動心了。1988年我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我全力以赴為出國而奮斗時,動蕩的1989年導致美國對中國緊縮留學政策。以后的兩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shù)大減,再加上我在北大學習成績并不算優(yōu)秀,赴美留學的夢想在努力了3年半后付諸東流,一起逝去的還有我所有的積蓄。為了謀生,我到北大外面去兼課教書,因觸犯北大的利益而被記過處分。
為了挽救顏面我不得不離開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無天日的地步。但正是這些折磨使我找到了新的機會。盡管留學失敗,我卻對出國考試和出國流程了如指掌;盡管沒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我反而因此對培訓行業(yè)越來越熟悉。正是這些,幫助我抓住了個人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機會:創(chuàng)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
一個人可以從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正像腐朽的土壤中可以生長鮮活的植物。土壤也許腐朽,但它可以為植物提供營養(yǎng);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煉我們的智慧和勇氣,進而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失敗和考驗,我們才能成熟、收獲。而那些失敗和挫折,都將成為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深處永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