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5 9:02:19 作者:網站主編 來源:0
小肥羊集團發布公告稱,百勝集團已和公司董事會主席張鋼進行了初步討論,將以現金全購小肥羊股份。如果收購成功,則意味著中國餐飲業自主品牌第一名的小肥羊改姓“洋”。
對于百勝餐飲對小肥羊的蠶食鯨吞,坊間有贊有彈,贊者稱其可以引進外資及先進管理,必能使小肥羊更上一層樓;彈者則對民族品牌的淪落表示極大的憂慮。
事實上,這只是一場很普通的商業收購而已,有必要上綱上線,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嗎?
據中國烹飪協會的統計,2010年中國餐飲業市場容量約為2萬億元,相對于如此龐大的基數,小肥羊一年不過19億元的營業額實在是九牛一毛(據小肥羊2010年年報)。即使加上百勝餐飲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不過2%,遠遠達不到壟斷的條件。如果說2%就是壟斷,那金融、電信、石油、電力這些行業算什么?
如果以民族企業說事,那也是杞人憂天。我們吃的“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其制造者難道就不是“民族企業”?憑什么說外資收購了“民族企業”就是壞事?“民族企業”被收購,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沒什么好說的,反倒是打著“民族企業”的招牌到處招搖撞騙,行那禍國殃民之事的企業,那才是真正令人心痛!
十二年一步一個腳印,張鋼等人把小肥羊從50萬做到19個億,其中肯定不乏艱辛,不可能沒有感情。但是,國內餐飲業競爭激烈,作為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缺失,產品單一,成本快速上漲等一大堆原因,促使小肥羊必須找一個靠山以支持自身的發展。與其苦苦掙扎,通過出售股權使小肥羊快速更上一層樓又何錯之有?
近年來民族品牌一個接著一個地被賣掉;如果一個民族的衣、食、住、行都控制在外資手中,那絕對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同時也是對國人經營管理能力的一個極大侮辱。但是,我們更需要反思的是整個投資環境,是不是適合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生存及發展?如果民營企業融資難、制度不完善、備受歧視、負擔畸重等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而外資可以提供強大的技術、管理、資金后盾,那就不能怪“民族品牌”投入外資懷抱。
一個小肥羊被收購又何懼之有,我們還有千千萬萬個小肥羊站起來!我們所需要擔心的是:什么樣的方式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小肥羊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