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9 10:01:14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天然氣價格體制改革試點撬開國內氣價上漲空間,也為市場化改革預留空間。
一位參與價格機制研討的專家說:“天然氣價格改革討論多年,是業內期盼已久的事情。國內天然氣定價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凈回值法’多次上報、輪番討論,終于開始實施。”
理順國內天然氣價格,事關我國天然氣發展的全局。業內專家認為,如果“市場凈回值”法在全國推行,天然氣價格上漲已成定局。這一定價模式仍是政府管理下的間接與國際接軌,真正市場化改革仍在路上。
上述專家介紹,“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采取逐步到位方式,先試點后向全國推廣。‘市場凈回值法’是價改的近期思路,目的是實現與替代能源掛鉤、縮小進口氣與國產氣價差。從長遠看,需要形成有調控的競爭性市場機制,以市場供需決定價格。
“凈回值法”的模糊地帶
“市場凈回值法”實現同一地區不同氣源“同質同價”,解決了定價混亂問題。有天然氣研究專家認為,但機制有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執行起來有難度。
發改委將市場基準點選擇在上海,基準點價格的制定尤為關鍵,事關全局。
在市場中心(上海)天然氣門站價格的制定上,發改委將可替代燃料選擇為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LPG),權重分別為60%和40%。其計價按照計價周期內海關統計進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的價格。
從世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看,市場凈回值定價參照歐洲、亞太地區經驗。
中石化天然氣研究人士說:“我國燃料油主要從韓國、俄羅斯、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燃料油受原油價格影響大,中國沒有燃料油定價權。一旦國外價格變化,國內天然氣容易受到影響。”
該人士補充說,在我國天然氣供應結構中,大部分仍為國產天然氣。選擇與燃料油與LPG掛鉤,國內天然氣生產成本情況不容易體現。
國家對天然氣門站價格調整周期也做模糊處理。發改委在通知中稱,“天然氣門站價格實行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并逐步過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調整。”有業內研究者建議,價格調整周期與進口氣合同價格周期保持一致。
此外,上游原材料漲價后,上下游能否聯動還是個問題。發改委稱,“地方可建立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并對機制進行聽證。”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人士向本報記者解釋:“召開聽證會是上下游價格聯動的前提。工業用戶氣價可以調整到位,民用氣價調整不能同步到位。以往價格聽證會召開后,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終端銷售價格并沒有上漲。燃氣公司因此承擔成本上升的壓力。”
價改將推漲全國氣價
上述參與氣價改革討論專家說:“如果氣價改革推向全國,無論國產氣,還是進口氣都能在價格改革中喘口氣。國產氣與進口氣價差會相應縮小。”
其言外之意是,新的定價機制實施后,國產陸上天然氣和進口天然氣價格勢必將不同程度提高,民用及工業用氣終端價格也將同步上調。
上述專家說:“由于供氣成本高,民用氣價理應提高。國家考慮物價上漲壓力,有意壓低民用價格。國外民用氣價高于工業用氣。大型工廠可以切換原料,國家應適當考慮降低。”
其解釋稱,OECD國家民用氣價是工業用氣的2倍。我國恰相反,國內大型可中斷用戶價格最高,而分散的不可中斷的居民用氣價格最低。這種定價方式造成天然氣利用不均衡、不安全。
為減少氣價上漲帶來的影響,發改委鼓勵地方積極探索階梯氣價政策,研究對低收入居民實行相對較低價格,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從天然氣進口看,改革全面推行后可以減少進口天然氣價格虧損,提高進口企業積極性。
業內人士介紹,中亞進口天然氣采取與原油60%~70%掛鉤的浮動計價模式。進口到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價格大約在2.2元/立方米,加上管輸費將高于國產陸上氣1元/立方米。
國家之所以首先選擇在粵、桂兩地試點,“是因為西氣東輸二線進口氣將要進入廣東,廣西則是為緬甸進口氣入境做準備。價格是氣源供應的前提。”
“為滿足天然氣需求,‘十二五’天然氣進口大幅增加已經是鐵定的事實。除三大公司外,國家也鼓勵更多民營企業參與LNG進口。大量高價氣的進入倒逼國內天然氣提價。”上述參與價改討論專家說。
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專家預測,2015年我國進口天然氣依存度將達到31%。進口天然氣以中亞天然氣、緬甸氣、卡塔爾LNG、澳大利亞LNG為主。
此外,“為規范天然氣進口,發改委首次提出天然氣門站上限價格。這將使進口天然氣更為有序、有節、有據,對未來LNG的發展將是合理的控制。國際天然氣價格有可能趨于合理,供應商進口的氣價高的問題也能受到約束。”中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說。
氣改最終目標:市場競爭定價
氣與氣競爭定價是天然氣價格改革的理想狀態。發改委稱,“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
此次定價機制改革仍是向市場化改革的過渡。國內天然氣定價仍采取政府管理調控模式,通過與替代能源掛鉤的方式與國際市場間接接軌,尚未通過市場競爭形成價格。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管理天然氣門站及以上價格,制定門站價格最高限價;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管理門站價格以下銷售價格。
反觀美國,天然氣出廠價完全由市場供需雙方談判確定,管輸費按服務成本方法定價,由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監管,終端小用戶價格由出廠價、管輸價和配氣費確定。
目前,我國天然氣工業采取供應驅動型戰略。由于供應不足,天然氣尚未成為我國主流能源品種。
2010年我國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僅4%,世界平均水平為
24%。我國人均天然氣消費81立方米,全球人均消費量是460立方米。
“十二五”期間,國家有意將其作為能源結構調整、減少化石能源消費的重要手段。本報記者了解到,能源“十二五”規劃提出天然氣占比從2010年的4%上升到2015年的8%左右。
有天然氣專家預計,2015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將達2300億立方米,2020年進一步升至3500億立方米。“完善的天然氣價格機制是天然氣大發展的前提,否則油氣企業沒有發展的動力和積極性。”
在天然氣管線、接收設施建設上,我國已經布局西二線、西三線、中緬線等進口管線,陜京二線、三線等跨區域骨干管線,浙江、大連等沿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配氣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