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5 9:54:00 作者:sc002 來源:0
自己創業賺錢雖然沒有那么簡單,但是只要付出努力,那么一定會有同等的收獲。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狀態下只有找到一個新的賺錢商機才能在脫穎而出,那么,怎樣尋找商機呢?
投資做生意,都是以賺錢為目的,要么價格便宜,薄利多銷;要么產品精美,以優質服務吸引人,因此,市場被分成了兩個或多個格局。怎樣尋找商機?然而浩瀚商海,潮流往往搖擺不定,抑或是在一種輪回的狀態下,或輪番上場,或同臺獻技。
創業,其實說起來并不難,就看你如何去看待,總之作為創業者應時刻以一近乎平常的心態去進行創業。怎樣尋找商機呢?如果你有商機,同樣的努力,會使你得到成果是原來的100倍,請注意留心尋找商機吧。
如何培養發現商機的能力
發現商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創業者來說,發現商機的能力也是當老板必備的素質之一。創業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需有意識地加強實踐,培養和提高這種發現商機的能力:
首先,要培養市場調研的習慣。發現商機的關鍵點是深入市場進行調研,要了解市場供求狀況、變化趨勢,考察顧客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注意觀察競爭對手的長處與不足等。
其次,要多看、多聽、多想。見多識廣,識多路廣。每個人的知識、經驗、思維以及對市場的了解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多看,多聽,多想能廣泛獲取信息,及時從別人的知識、經驗、想法中汲取有益的東西,從而增強發現機會的可能性和機率。
再者,要有獨特的思維。商機往往是被少數人抓住的。要克服從眾心理和傳統的習慣思維模式,敢于相信自己,有獨立見解,不人云亦云,不為別人的評頭論足、閑言碎語所左右,才能發現和抓住被別人忽視或遺忘的機會。我始終相信一點:創業商機是靠自己去發現的,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80年代的人們都崇尚在IBM工作,90年代的人們都崇尚在微軟、高盛工作,中國從80年代改革開發到2000年后,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希望能夠挖掘創業商機,擁有自己的公司與事業,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都想自己通過自己發現的創業商機來進行創業。幾乎每個在職者都想過個人創業,但95%的人一直只是停留在想象的階段,在付諸于實際行動的個人創業者中,也有著比較高的失敗率,且基本不是因為項目本身的問題。
而許多準創業者去征求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也說明了其內心對自己發現的創業商機的決心尚不夠堅定。現在多數的親朋好友都持反對意見,本來就在搖擺狀態下的創業決心就直接倒向放棄那一邊了。其實這些親朋好友大部分就是 95%這類型的人。許多準創業者往往就是在身邊親朋好友的勸說下,放棄了自己看中的創業商機,放棄了自己的創業計劃,真的很可惜。
也許還有很多人還在懷念80年代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那幾年的黃金歲月,“倒電子表都能賺大錢,現在不行了;什么生意都有人做,競爭越來越激烈了---------反正那年月商機多,不像現在創業商機越來越少了”。其實,商機是要主動去發現挖掘的,絕不是被動等著出現的。而許多準創業者堅持等待所謂合適自己的創業商機出現,往往就這么一直等下去,也是一直沒等到。
在創業大軍里,很多人也選擇了連鎖加盟,“連鎖加盟”-------- 一個在中國還不規范和不成熟的連鎖加盟市場。讓很多創業加盟者交了昂貴的加盟費,不菲的統一店面裝修費,花十幾乃至幾十萬的資金買來的貨躺在加盟店里。激動的心情還沒來得及平靜,加盟店開張了!但來購買產品的人卻寥寥無幾,門可羅雀,并沒有像他們所說的火爆銷售場面出現,這些貨其實基本上是連鎖加盟總部從廣東或者義烏批發市場里轉手的。面對每月的銷售額連付昂貴的租金都不夠,當要求和總部商量退貨時,總部一拖再拖。再過幾個月,總部電話都沒人接了,當你急急趕到總部時早已人去樓空,只好自認倒霉。
如何創業?怎樣選擇創業商機?怎樣選擇項目和產品?成為一個非常多人都感興趣的話題。又有人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這里我很想問的是,我們是否擁有全球最好的商業咨訊?是否像比爾蓋茨一樣擁有全球行業最頂尖的技術?是否像麥當勞一樣擁有成熟豐富的管理經驗和人才?是否像沃爾瑪一樣擁有龐大的全球銷售網絡?對于剛剛創業的人來說,答案是沒有的。所以挖掘創業商機、營銷網絡、產品技術、管理經驗對于創業者來說都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