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1 11:41:37 作者:程玉亮 來源:1
在象山科創中心,有一家非常“年輕”的創業孵化企業,這家實業企業從零起步,通過8個年輕人的努力,只用了半年多時間,已創造產值300余萬元。帶領這家企業走上快速發展之路的是來自東北的80后小伙施嵬廷。
小市場里找潛力
1982年出生的施嵬廷是吉林人,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大學里學的是工業自動化。畢業后就進入了國內大型電氣企業工作。“國內生產電氣設備的大多是大企業,接的都是大工程,一般都不愿接小工程,一些小工程也因為成本高等原因不敢找大的電氣企業生產。所以,針對這些小工程,就產生了一個不小的市場。”施嵬廷對記者說,正是這個“小”市場讓他決定自己創業,“千萬別小看這些小項目、小工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用“農村包圍城市”來形容這些小項目的前景。
去年夏天,施嵬廷懷揣著40萬元積蓄和融資來的60萬元,在象山科創中心成立了匯融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產品主要涉及鋼廠、火電廠、碼頭、水泥廠等電氣管理軟件。
多年的工作經驗使施嵬廷掌握了過硬的技術,也積累了廣泛的人脈資源。創業伊始,技術、銷售等都沒有難倒施嵬廷,讓他困惑的是作為“外鄉人”在象山創業時感到的不易。
創業初期遭遇方言關
語言溝通是施嵬廷碰到的一個障礙。他是東北人,說的是普通話。他在給象山一些企業做配套時,接觸的人大多年紀都比較大,講的都是當地方言。很多情況下,雙方因為語言障礙而影響工作的開展。
而語言溝通僅是一個方面,因為地域的差異,施嵬廷在象山創業遭遇了別人異樣的眼光。“有些企業會認為,我一個外鄉人給他們做配套,是否會存在誠信問題,因此,剛接觸時,對方不愿輕易跟我們合作。”
怎么來應付?施嵬廷想:對方考慮的就是自己能不能做出他們所需要的產品,既然這樣,我就先根據他們的想法做產品,產品達到要求了,再談價錢、付款方式。
在創業過程中,資金問題是施嵬廷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大問題。為了吸引客戶,施嵬廷往往是先做產品后收錢,這樣就使得本來就不寬裕的小公司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于是,施嵬廷就從上游供應商那里動腦筋。“我跟上游供應商溝通,盡量延長結款時間,這樣做的代價是我只能以比原先更高的價格進貨。”盡管有代價,由于利用資金周轉的時間差,施嵬廷熬過了資金緊張期。
就這樣,施嵬廷的客戶逐漸積累起來。
半年創產值300萬元
“變頻柜、煤場自動噴淋設備、現場總線控制系統……”施嵬廷如數家珍地介紹起公司的各個產品,去年6月份,公司為廣西合山電廠研發了價值70余萬元的現場總線控制系統,使該廠設備投入成本降低三分之二,同時也減少了搶修人員工作量。以前,這個產品一直由國際大公司壟斷,一個模塊的要價高達四五千元,而同樣性能的產品,施嵬廷的只要四五百元。
目前,施嵬廷的部分產品還通過外貿公司出口到國外,根據客戶的要求來開發產品。他告訴記者說,在煤場,一旦溫度過高就會導致煤表自燃,他們就根據客戶的要求開發了紅外線傳感器,用來實時檢測煤表溫度,一旦溫度過高,系統就會自動啟動灑水裝置,防止自燃,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菲律賓一家企業采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施嵬廷的公司只有8個年輕人,但公司在PLC程序開發、電氣控制系統設計、工業自動化設備成套項目研發中有自身特色,短短半年已創產值300余萬元。
施嵬廷說,作為其他公司配套部件出口,沒有自己的品牌,這不是自己要的結果,他力爭經過兩到三年的努力打出自己的品牌。現在,公司全力投入到該領域的市場競爭中,力爭在產值上實現年年增長。
寧波晚報記者徐文燕 通訊員徐挺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