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27 14:11:44 作者:浮云 來源:1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觸目驚心的排名讓我們把焦點放到幼兒階段想象能力的培養上來。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幼兒的想象力應該是無窮無盡的。但在很多條條框框的束縛下,幼兒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在目前的學前教育下,幼兒園的老師們是怎樣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呢?日前,記者走訪多家幼兒園,調查發現,幼兒園注重對幼兒想象力的培養,但是很多家長,卻在無形中扼殺著孩子的想象力。
亞太實驗幼兒園想象力培養課程
1 幼兒園里的想象力培養課程
幼兒園里的想象力培養課程到底是怎么樣的?近日,記者體驗了一堂想象力培養課程。本周四上午9點,亞太實驗幼兒園的實驗班教室內,25個幼兒整齊有序地坐在椅子上,鋼琴聲起,教室內頓時安靜。老師拿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畫,畫中有5只猴子,中間隔著一條河,對岸是一棵桃樹,桃樹上的桃子又紅又大,猴子望著桃子垂涎欲滴。
老師對小朋友們提問,你們看到什么了?“let me try!”小朋友們叫開了,齊唰唰舉起了小手,紛紛給出不同答案。“小猴子在想,如何才能第一個吃到對岸的桃子。”“不對,它肯定是想第一個吃到那個最大的桃子。”小朋友們爭相回答。
“小猴子怎么過河去吃桃子呢?”幾分鐘后,一個小朋友發現了問題,“搭獨木橋”“蕩秋千蕩過去”“踩一片大樹葉劃過去”,小朋友的回答亦紛紜。
后來,老師在畫中貼了一張紙,給猴子搭了一座橋。“小猴過橋摘桃子吃,吃飽了,還摘幾只帶回來給爸爸媽媽吃。”隨后很多小朋友發揮想象,在場的25個小朋友全都發言講述自己所想象的內容。
快要下課時,老師布置作業,要小朋友把他們腦海里所想象的畫下來,“第三節課時,再涂上顏色。”該老師解釋,想象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堂課就能完成的。亞太實驗幼兒園的常園長告訴記者,“孩子們的想象不能限制,也不能用對錯來衡量。只要他們積極思考、敢于發言,這就是想象能力的提升。家長和老師,要注重給孩子提供寬松的氛圍,激發孩子想象的欲望。
2 家長,你還在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嗎?
“太陽怎么是綠色的呢?你怎么能把一個太陽畫成綠色?”看著兒子把太陽畫成了綠色,梁梁媽額頭直冒汗,心急如焚。“家長不先問孩子為什么把太陽畫成綠色的,就一味責備孩子,很容易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給扼殺在搖籃里。”后來老師問他,“梁梁,為什么要把太陽畫成綠色的呀?”“因為今天沒有出太陽,天氣很好,我們在外面玩一點都不曬,所以我覺得今天太陽公公不是紅的,應該是綠色的。”
孩子給出的答案,永遠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這位孩子的回答,讓我們看到他獨到的想象能力。可是家長,最先想到的不是問孩子原因,而是要給孩子一個標準的答案。
如今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寄托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孩子們在父母和4個老人的注視下長大,在享受全方位照顧的同時,也要遵從各種各樣的“規定”,根本沒有想象力發揮的空間。
愛因斯坦曾經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但是很多家長卻把知識放在想象力的前面,沒有意識去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認為只要能掌握知識就行了。
“這不是一只圣誕襪,分明就是一只長氣球。”“不,它不是一只長氣球,是圣誕老人給米朵拉的禮物!”晚上8點,5歲的妮妮和媽媽在書房在看繪本,她們在為一幅圖而爭論,妮妮堅定地認為這是圣誕襪,而妮妮媽卻一再強調這只是一只氣球。很多時候,家長總是給孩子灌輸標準答案,唯一的答案。“長此以往,幼兒想象力發揮的空間都沒有了。”某幼兒園的老師解釋。
3 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陪孩子看繪本的時候,多問問孩子為什么?然后聽聽孩子的解釋。”注重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的諄諄媽說出了她的經驗。每天至少會有一個小時的親子閱讀時間,不管是看繪本還是科普書籍,諄諄媽都會頻繁地向孩子提問,“在回答的過程,就是孩子想象和思考的過程。”諄諄媽頗有成就感,現在4歲多的諄諄能編有邏輯的長故事了,諄諄媽經常聽得很入迷。
而康康媽的方法也很有效,“我習慣在睡前和康康講故事,大多數情況下,我會把故事的開頭部分講完。”然后,在讓康康講中間部分,然后自己再結尾。當然,剛開始,康康講的故事并不能稱之為故事,但是康康媽卻聽得津津有味,并在一旁引導康康講。久而久之,康康學會了自己編故事,而且一次比一次好。現在講故事,都是康康開個頭,然后媽媽講幾句,康康再接著講。“有時候,康康能毫不費力地講一個讓人驚喜的故事結尾。”現在康康媽想出了一個更好的法子,她說一個故事結尾的版本,然后再讓康康講一個,再一起比較。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需要注意外,音樂和美術活動也是發展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可讓孩子學畫畫、學音樂。“幼兒繪畫活動作為幼兒表達的第二種語言,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