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6 16:55:00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22日在京發布。業內專家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在又一場談判“拉鋸戰”即將上演之際,白皮書將有助于中國展示其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責任心,澄清外界誤解,反擊無端指責。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大地告訴記者,與2008年10月發布的首份白皮書“籠統地說應對氣候變化”相較,此次白皮書在“具體化”上有明顯進展,不僅有具體的目標任務,還有具體的政策措施和行動計劃。
在周大地看來,白皮書的“具體化”和中國近幾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并取得顯著成效有關。
從事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的清華大學副教授劉濱也認為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所取得的成效是此次白皮書的最大亮點。
她指出,從“減緩氣候變化”這一節可發現,無論是在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能源還是發展低碳能源等方面,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所取得的許多成就都是有些國家難以做到的。
在“成就與規劃”之外,中國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基本立場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今天發布的白皮書以專章的形式詳細的闡述了中方包括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統籌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等問題;堅持聯合國主導氣候變化談判等立場。
由于德班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將接受記者提問,國新辦會議廳在發布會開始半小時前就已座無虛席,外國記者也比平時多了不少。
中國溫室氣體的排放峰值何時會出現依舊是最受關注的問題。中國何時可以承擔法律上有約束、并可以核查的減排限度也被一些媒體提及。
解振華坦言,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現在確實很大,而且增幅也很快,但中國也正在采取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早一點出現。
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目前,有聲音要求中國近幾年內迅速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這顯然是無視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現狀的。而峰值是否能更早出現也不只是中國自己的事情,其和發達國家在技術和貿易上提供支持的力度也密切相關。
潘家華表示,由于坎昆會議留下了難啃的“硬骨頭”,在德班會議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繼續交鋒。在這一過程中,類似這樣的“老”話題或將繼續成為相關國家指責中國的由頭。
潘家華指出,對于確實存在的不足,中國會虛心接受;對于誤解,中國將加強交流進行澄清;但對于蓄意的指責和抹黑,中國理應做出反擊。
他強調,無端的指責和猜疑不會影響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形象。因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成效顯著,經得起檢驗。今天發布的白皮書將向世界傳遞這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