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8 9:56:56 作者:sc001 來源:1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Instagram的成功也不是一個偶然。
4月10日,只有13名員工的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它只是一款應用版“傻瓜相機”嗎?炫之又炫的濾鏡功能有什么神奇之處?誰將成為國內最成功的復制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到圖片處理、圖片社交等應用開發者中間,調查中國的“類Instagram”故事。從這些創業者的經歷中,或許能找到連日來在業內引起激烈爭議的話題答案: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是否正以“模仿”或“抄襲”的手段,扼殺中小團隊的創新?
品果:以快制動360
每發布一個新產品,品果科技的創業團隊都會一起慶祝,并共同分享一塊蛋糕。2011年12月的一周,他們在7天內吃了6個蛋糕。
品果科技CEO徐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每3個星期,他的創業團隊會更新一次產品版本,每半年他們會保證18個以上的重要更新,每一次新版本他們都力求推出一個“亮點”以黏住用戶,這些都是敏捷開發必做的功課,也是在國內移動互聯網做產品的一項生存法則。
品果科技旗下最知名的應用,叫做Camera360(手機攝影大師)。Camera360的靈感來自徐灝和朋友的技術積累,在正式創辦公司之前,他們曾經供職于一家被稱為開發“國內Photoshop”的軟件公司,并積累了大量的攝影處理技術。
2010年10月,徐灝和另一名創始人正式成立了品果科技,到目前為止,其核心產品Camera360已擁有3000萬的獨立裝機量,并在今年在以每月300萬~500萬新增用戶的速度實現增長,用戶增速甚至超過了Instagram。
“與Instagram不同的是,我們把Camera360定義為一種純粹的攝影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在于逐步取代卡片機的功能,并添加一系列軟件處理,優化用戶的拍攝體驗。”徐灝說。
他同時指出,Instagram的成功在于其出色的拍照功能與社區運營能力的結合,而社區運營并非品果的強項,因此他們暫不考慮采用設立社區,同時不看好國內公司對Instagram的簡單復制。
“iPhone用戶普遍都非常喜歡拍照,主要原因在于,蘋果的產品具有良好的軟硬件適配,它具備清晰的鏡頭、良好的感光效果、快速的反應時間、靈活的軟件調用以及功能強大的濾鏡應用,這些功能牢牢的黏住了用戶。事實上,拍照應用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優化手機的拍攝效果,舉例來說,一般經過攝影軟件處理過的照片會比普通照片具備更好的層次感,同時也更具有保存價值。”徐灝說。
在徐灝看來,拍照應用的圖片優化處理及其社交功能、云存儲等屬性使其具備了在未來淘汰卡片相機的功能優勢,擁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而這也是他拒絕了許多大公司收購意向的重要原因。
“我們的創業團隊基本上都是24、25歲的年輕人,由于版本更新周期短,團隊中的很多人都要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時,真正忙起來就像打仗一樣,可以說,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對產品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而這個期望就像燈塔一樣指引我們,不能停止奮斗,要在中國做成一個像佳能一樣的世界級企業。”徐灝說。
據了解,目前品果科技共有Camera360、Photo360(圖片后期處理)和Movie360(攝像濾鏡)三款核心產品,獲得了經緯創投達數千萬美元的投資,公司同時計劃于今年6月啟動下一輪融資,用于平臺化發展戰略,并爭取在年內實現6000萬以上的用戶規模。
圖釘:LBS數據挖掘機
JeffLin在美國長大,1993年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創業,2003年又再度回來,目前的捷步士已是他第四次參與創業的公司。
“與我1993年第一次來國內相比,現在的創業環境已經好了很多。那個時候,你很難找到天使、VC或是私募來投資,而現在創業者想要拿到錢已經變容易了。國內創業環境的特點是:市場廣闊、機遇多,但投資方非常謹慎,而且要求的回報也很高。”他說。
與其他開發商相比,圖釘的開發商捷步士似乎背靠大樹好乘涼。捷步士(上海)有限公司是GeoSolutionsHoldingsN.V。與新浪共同投資的合資公司。目前,其旗下有“圖釘”和“微領地”兩款應用。
JeffLin是捷步士公司亞太區總裁,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2011年4月的版本開始,圖釘學習Instagram的社交屬性,在產品中加入了社區分享等功能,應用下載量已經超過500萬。目前,其業務的主攻方向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數據發掘。
據了解,圖釘能夠分析具有相同興趣的用戶,并進行互相推薦;同時可實現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聚合,使用戶發現在自己附近的其他用戶,以及其拍攝的照片,增強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性。
“經歷了10年的數據累積,Google已經可以實現搜索詞智能聯想、智能糾錯等人性化功能,我們現在做的工作也一樣,首先要累積用戶在地理位置上的具體信息,他的電子設備屬性、他的足跡、他的活動圖片等,然后讓數據來構建商業模式。”JeffLin說。
他進一步解釋道,目前捷步士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平臺每天的簽到數量已經達到57萬條,這些位置信息、用戶數據、場景圖片已經轉化為捷步士的商業數據庫,可對其進行挖掘。“用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到此處簽到和拍照?他的手機型號是什么,iPhone、安卓,還是2G手機?他的照片類型是什么?商圈的熱度如何?哪里是商圈的最熱點?這些都是本地商家關注的信息,我們可以基于地理位置對商家進行推薦,這也是下一步進行廣告合作的基礎。”他說。
他同時指出,由于文化差異,Instagram難以在中國復制。“目前,國內圖片社交的市場還沒有真正成熟,大多數智能手機用戶拍照的目的在于對圖片進行美化。而國外用戶使用Instagram的目的,在于記錄生活和豐富社交,他們在使用Instagram拍照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滿足感,甚至可以說是得到了‘治愈’。”他說。
Poco:響應用戶需求
“在圖片社交領域,國內會有一個巨頭出現。”Poco總經理姚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斷言。
作為一名攝影發燒友,姚鴻曾最早在廣州組織網友將拍攝的照片發布到互聯網上,并在其后建立了專業的攝影分享社區:Poco社區。
Poco自2010年開始推出基于手機攝影的移動應用,并于2011年8月正式推出了基于智能平臺的Poco相機,目前Poco相機下載量達1600萬,Poco社區每天照片分享數量超過20萬張。
“我們發現,國內用戶拍照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自拍和拍攝美食兩大方面,因此又相繼推出了Poco美人相機和Poco美食相機,并進行了專門的濾鏡優化。”姚鴻說。
令姚鴻吃驚的是,產品上線后迅速激活了市場需求,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Poco美女相機已經達到了2000萬的下載量,并占據了社區圖片數據來源的30%以上。
姚鴻表示,目前其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應用內置廣告,并嘗試同品牌商合作以獲得收入。
“Poco從做攝影社區起家,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用戶資源,在Poco社區上,一些資深用戶已經積累了眾多粉絲,目前粉絲量超過5000的ID已達十幾萬個。留心觀察Instagram不難發現,他們之所以有那么強的用戶黏性就在于優質的社區屬性,而專業人士一眼就能看出,Instagram推薦的那些圖片很多都是先由專業相機拍攝,再上傳至手機及互聯網上的,因此想在中國做好類Instagram的社區,一定要讓自己的產品成為適合攝影人欣賞水平的應用,將他們聚集起來,再吸納更多的用戶。”姚鴻說。
·新聞鏈接
“Instagrammer”風潮
Instagram是一款支持iOS、Android平臺的移動應用,它幫助用戶抓拍照片,選擇濾鏡進行美化,并一鍵分享至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等多個平臺。
它同時擁有一個分享社區,在這里用戶可以管理自己的照片,并通過關注、評論、標注喜歡等操作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
2010年10月6日Instagram正式上線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照片開始出現在Instagram的社區,其中60%以上的照片來自美國,25%來自日本,在南美洲和歐洲也廣受歡迎。
2012年4月10日,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因此而聲名大噪。
目前,Instagram注冊用戶已突破4000萬人,共有超過10億張照片上傳,王菲、陳冠希、JustinBieber、SnoopDogg、甚至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是它的忠實粉絲。
這款拍照應用的大熱,同時帶動了圖片社交“潮人”的涌現,他們被命名為“Instagrammer”,在50個國家結成了700多個社區,并舉辦各種拍照分享聚會。同時,目前全球至少有2500個圍繞著Instagram的第三方擴展程序,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開發者社區。
APP創新僅能生存24小時?
Camera+、Photosynth、Pano、Instagram、PicPlz、Path、Color、Q拍、PhotoshopExpress、美圖秀秀、Flickr、Photobucket、Yupoo、圖釘、拍拍、隨手拍、隨拍、微圖、推圖、樂魔庫、友圖、樂么樂么……
目前,僅在iOS平臺上就有數幾十款拍照類應用,安卓平臺上更是不勝枚舉。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此類應用的死亡率或達99%,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已經成為草根開發者的惡夢。
砸錢才能活
圖兜創始人吳磊(化名)此前是一名塞班平臺的軟件開發商,2011年,他把攝影產品移植到了安卓和蘋果平臺。
吳磊表示,日趨高企的推廣費用已經成為草根開發者不能承受之重。
“雖然拿到了前期的天使投資,但是與一些背靠大平臺的開發商相比,我們的錢還是太少了,這成為用戶增長的瓶頸。舉例來說,騰訊的微信擁有非常好的平臺資源,但是業內估算,僅微信一年燒掉的推廣費用就達5000萬元以上。事實上,拍照類應用開發商要想達到幾百萬的用戶規模,至少需要500萬元以上的資金,而拿不到融資的人將會很快被市場淘汰。”吳磊說。
姚鴻指出,刷榜、買榜正在成為行業潛規則,一些開發商為了迅速積累人氣,甚至不惜花上百萬元來購買熱門榜單的位置。
“移動互聯網的復制、抄襲文化甚至超過了互聯網,一個新版本的產品剛上線,24小時之內必定會有同行將創新復制過去,為了讓自己的產品保持新鮮度,我們已經養成了這樣的開發習慣:每一次產品更新都將創新性的內容分成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發布并被人抄襲后,馬上將第二的版本放出去,這也是無奈之舉。”姚鴻說。
他同時指出,以平均投資額算,如果每一個同類開發商投入的創業資本是50萬元,那么50個開發商投入就超過2500萬元,而這些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泡沫破滅,造成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大魚小魚之戰
2011年6月,騰訊推出類似Instagram的應用Q拍,并整合資源對其進行推廣。
CSDN范凱表示,騰訊目前已將Kik、talkbox、Instagram類應用一網打盡,新生代的社交型app產品做的雖好,但是用戶運營卻很容易碰觸QQ用戶的天花板,難以撕開用戶規模的口子,移動時代至今還是寡頭時代。
對此,姚鴻表示,一些互聯網企業正變得越來越龐大,因此一些子項目就變得很難接入,比如說圖片分享。
“我并不認為在圖片社交領域未來是巨頭們的天下。首先,一些大型的互聯網公司雖然資源廣布、產品眾多,但是這也帶來了問題,就是優秀的人才很難集中于某一兩個項目組中,導致產品缺乏創新性,且同質化嚴重。其次,互聯網巨頭作為上市公司,其面臨著較大的營利壓力,并且精力有限,因此他們很難將眾多資源壓寶于某一兩個細分市場上,而將主要資源放大了搜索、視頻、通信、游戲等領域。同時,這些公司也缺乏創業者的賭性,他們難以在某一兩個項目上進行長期的資本投入,在進行短暫試錯后,就有可能放棄部分細分市場。”姚鴻說。
徐灝則指出,Instagram能夠吸引重多粉絲,并且憑借十幾人的團隊獲得Facebook的10億美元收購價,與其企業的創新性和文化存在重要關聯,而這并不能夠被簡易復制,也是國內企業正在學習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