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1 13:38:00 作者:浮云 來源:0
本人是同城商務網分站CEO,小有成績,說說本人創業以來的一點感悟:
談到創業,一些人可能是被迫的、無奈的,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是自發的、主動的。無論是什么原因使我們走向自主創業的道路,我們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主創業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過程。在創業之前,都需要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物質準備和知識準備。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改變命運的力量,有發展的巨大潛能,關鍵在于如何去開發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雖然我創業剛剛啟程,還在路上行走著,但我走過的艱辛讓人一世難忘。前面的路還很漫長,但有信心走到彼岸。以下是創業的路上遇到的一些問題,希望能給想創業或正在創業的朋友們一點小小的啟發。
——想創就創 吾過天命之年不久就提前離崗,告別了心愛的工作,一個身強力壯之人,難道就此罷休,即使退休了還可發揮余熱,于是,想起了自主創業,開發珍稀藥用植物青錢柳。過去從政,從未涉足商界,如今辦企業經商談何容易,既然主意已定,想創就創。就像小孩蹣跚學步,渴盼自由就要不畏跌倒,鼓足勇氣先邁出第一步。想清楚當然也是需要的,但不要光顧著想而忽略了行動。還記得小時候在鄉間小路上學騎自行車的情景嗎?你光撐著下巴坐一旁羨慕別人,卻害怕摔跤而不敢嘗試,那結果只能是一路甩著雙腿去攆別人。雖然當前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著空前的機遇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已出臺重大舉措加以應對,但想想創業路上怎會沒有困難。如果你告訴我說創業沒有困難,那也不叫真正的創業。其實,創業門檻不高,就怕你不創業。 愛迪生是個夢想家,但也是一個實際家,他敢做,他為了一個連人都想不到的事情做到底,為了完成目標,他可以放棄一切,最后呢,有沒有人給他算過命呢,沒有,是他為自己算的命,不是嗎?因為他知道他會成功的,那你呢?空想是不是有結果呢?有,一無所有。怎么做呢?人都有兩只手,一個頭,一天都有12小時,所以自己就是一個寶藏,自己就是招財者,為什么不行動呢?只要你認為能成功,你就能成功,你相信你自己能,你就能,朝著自己的目標行動,成功永遠跟隨著你!!!
——邊做邊想 公司也不單純是一個以贏利為目的的組織,而是一項事業。當你邁開了第一步,后面接著就是第二步、第三步......各種各樣你想到或沒想到的問題將隨之而來。這時,你就要邊做邊想,這法不行就試那法,目的是盡一切辦法利用現有的手上資源去解決掉它。告訴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往往就是你將要成功的時候。只要你在行動,在思考,在不懈努力,不知不覺你會發現真的一切都已過去了。自主創業主要體現在積累經驗和激勵生活上。在創業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無窮的變化、挑戰和機遇,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過程。不過,你千萬要想到:創業經商實際上是投資于人,為錢所累的人是發不了大財的,一個人只有把經商作為一項事業,順其自然而為之才是經商的最高境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就是緊緊抓住“做人重于經商”這條生意法則,不管在什么場合,什么環境,他都以之為上,所以成就了自己豐厚的財富人生。
——吃苦耐勞 創業過程充滿挑戰,意味著長期和艱苦工作的開始。同時,創業也意味著創業者需要更加努力、自覺地工作,你將失去很多的休息時間。剛開始自己做事情,各方資源有限,有時一個人要擔當幾個人的角色,苦累難免,必須要保證自己身體倍兒棒,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身體健康是承受創業高強度體力和精神壓力的前提,因為,在創業過程中,有時會令人非常興奮和愉快,有時也會給人帶來煩惱和頹喪,這需要你有良好的抗擊能力。特別是一旦需要,你能承受每周7天,每天12小時的艱巨工作嗎?要始終記住一位名人說的:“創業的時候千萬不要把自己當人看。”這樣做起事來,才不至于心有余力不足,而是大腦指到哪里手腳打到哪里。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有道理的一句話,你可以把它奉為自己的人生格言,它能帶給你很多希望,但你一定要堅信:只要你腳踏實地,勤奮勞作,吃過了你該吃的苦,付出了你該付的代價,以后一定會迎來自己的快樂生活。古今成大器的人,無不是在逆境中奮發而一鳴驚人。逆境是鍛煉一個人的意志和心境的一種途徑。優勝劣汰,有能力的人嶄露頭角,無能力的人則埋沒于歷史。懷大志者常以名句免勵自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筯骨,餓其體膚...把它作為人生的座右銘,一直告誡自已堅持下去!
——具有開放心態的能力 開放首先源于心態。國家如此,社會如此,個人也是如此。有什么樣的心態,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也會有什么樣的理想、目標、規劃、個性。曾擔任過外交官、做過跨國公司副總裁、知名大學客座教授、現任中國歐美同學會會長的王輝耀在他最新出版的著作《開放你的人生》中,將開放心態比作個人成功的起點;西方哲學家J·E·丁格曾如此說:“關鍵的不是我們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而是我們的心態。” 這一點兒很重要。世事無常,凡事盡力,心往開處想。自己嘗試過了,盡力了,但卻沒有成功,要認真總結分析,汲取教訓,伺機再起。曾國藩說過一句讓人熱血沸騰的話:屢敗屢戰,而非屢戰屢敗。在我了解的數百位成功者當中,不少人進入現在的行業,做現在的事,完全是一種偶然。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從政幾十載,怎么也未曾想到會在創業路上拼搏奮斗,這需要開放心態,也是人生大方向的調整,當然,沒有偶然的是這些人從還沒有成功之前,就對建立事業充滿了強烈的持續的渴望。因此,我們的人生也許不一定要擁有一個可以終生不變的目標,但一定需要有開放心態的能力和進取精神——永遠向上向前的指南針。也許眼前大霧迷茫,也許看不到前面的終點,但我們依然要昂著頭,注視著未來的大方向,或許彩虹就在前面!
——能夠與人溝通合作 宏觀上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市場經濟是個交換消費的經濟,具體上說人人都生存在一定的群體環境中,你的事業也與相應行業、單位、社區等息息相聯,這些關系都需要你去經營,去把握,所以掌握一定的交際技巧很關鍵。當然,這些也可在你創業過程中逐步得到提升。著名的勵志大師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85%靠人際關系。”中國相關的流行語則更多,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也就是說善于與人精誠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在處理人際關系,與人溝通方面,我始終信奉儒家是了不起的專家。《論語》里,子貢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話真正說到了與人溝通、合作的大智慧和根本原則。將自己接受和不接受的都“推己及人”,而非以自己一時的狹隘心態與人相處。以開放的心態體會他人內心,替他人先想到,別人自然也會從心底接受你。
我們生活當中常有誤區,就是把寬容當成利人損己,不愿意理解別人的難言之處。實際上,這是一種尋求長期利人利己的雙贏戰略。就算不能達到協議,不能進行合作,因為理解和了解,也可以為下次合作保留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