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10 15:00:03 作者:網風 來源:0
現如今,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越來越重視,很多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也為了響應創業的號召,加入了大學生創業的大潮中。我們的政府也通過各種渠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支持大學生創業隊伍的發展壯大,相應的各種報道也隨之增加。在大學生創業大軍中,成功的有幾何,是什么原因致使大學生創業的艱難呢?
大學生要成功創業,除卻天時、地利、人和等背景因素外,還要不斷吸取以往成功人士的經驗,特別要富有自己的創意。在創業初期,創業者應規劃的細節有很多,很多創業者也最終失敗于細節上。初期創業者應該注意的細節——
重視并評估自己的財務能力是創業者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企業是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念,不要過度舉債經營;企業應“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潤后再逐漸擴大,“大做”則是舉債而為,只有空殼沒有實際,遇到風險必然失敗。因此,創業的同時對自己的資金能力要有清晰的認識,要搞清楚預算,量力而行。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精的事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找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找準自己能夠做的行業去創業,切勿好高騖遠,導致最終失敗。初期創業要有長期規劃,企業的發展,“穩健”永遠比“成長”重要,因此要有跑馬拉松的耐力及準備,按部就班,不可存有搶短線的投機做法。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就希望賺大錢,急功近利,這樣反而欲速則不達。在創業中企業應先求生存再求發展,扎好根基,勿好高騖遠、貪圖業績、罔顧風險,必須重視經營體質,步步為營,再求創造利潤,進而擴大經營。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才能夠使企業的管理等各方面漸趨成熟,從而達到未來發展的目的。創業要講求戰略,小企業更需要與同業聯盟,也就是在自有產品之外,附帶推銷其他相關產品。用“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相關產業,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吸引力、滿足顧客的需求,也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與收益。
在大學生創業的大軍中,失敗的多,成功的也多。縱觀創業成功的人,無不是有前瞻性的規劃,作為剛創業者,經營理念、經營方針、與經營策略均需詳加規劃,結合智慧與力量,扎好企業根基。總而言之,創業前應先調適心理,做好自我評估,了解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創業,一旦走上創業之路,就應好好努力,掌握各項創業原則,這樣不管你在何時何地,都將是一個成功而快樂的創業家。也只有清楚認識了自己才能夠找準創業的位置,做自己能夠做好的事情。
創業是艱難的,白手起家則更是難上加難。資金、經驗、人脈的匱乏將是阻礙他們發展的最大瓶頸。而企圖逾越這三座大山的“闖夜人”又有多少能夠堅持到黎明,都說黎明前的黑暗最黑暗,我只是祝愿他們可以挺過這段黑暗,也祝愿更多的“闖夜人”能夠挺過這段黑暗,見到屬于自己的那一片朝陽。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那么是不是大學生畢業就創業成為了主流或是成為了大學畢業生們的主要出路,這樣的問題還值得我們商榷。畢竟大學生創業初期的艱辛和困難都是無法預料的,很多大學生懷著創業的激情與夢想,最后卻又一敗涂地。我們在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同時也要理性的看待創業,綜合創業的成功和失敗因素,理智科學的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