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13 17:00:43 作者:網風 來源:1
保費交了一萬元,兩年后賬戶卻僅余五千!由于初始費用及各類手續費、管理費過高,吉林省松原市的朱先生(化名)發現他的萬能險賬戶兩年內急劇縮水。對此,專家表示,萬能險更適合資金富余,擁有穩定持續的收入和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長期投資者,而老年人和短期投資者則最好考慮其他保險品種。
扣費細則不明就里
保單價值僅余一半
2007年9月,在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松原支公司的業務員李某的介紹下,朱先生購買了一款名為平安智富人生終身壽險(萬能型,B,2004)附加重疾提前給付的產品,并且在當月和次年9月分別交納了5000元保費。
朱先生原以為,購買這款保險產品能在儲蓄的同時獲得一些保障,等到10年繳費期滿后,除了賬戶里面的錢之外,或許還能獲得一些額外收益。然而,事與愿違,2009年9月,正打算按時交納保費的朱先生驚奇地發現,自己的保單價值僅僅為5060元。
在仔細查閱保險合同后,朱先生終于明白賬戶縮水的緣由,“原來我第一次交納的5000元保費,被扣除了3000元的初始費用,第二次交納的5000元保費,被扣除了2000元的初始費用。而且主險和附加重疾的保障成本是分別扣除的,也就是主險要扣一個保障成本,附加險還要扣一個保障成本!”
朱先生回憶,這些扣費信息在李某介紹這款產品的時候并未解釋,在平安的電話回訪中也沒有提到,“李某當時只跟我說這款產品有多好,比如是儲蓄性質、收益率比較高,且繳費數目可以自由調整,繳費年限也十分靈活,十年、十五年都可以……”朱先生說,“當時他還說這款產品馬上就要停售了,催我趕緊買。”
客戶欲投訴銷售誤導
朱先生認為,正是因為受到了李某的誤導,導致自己對保險合同認識不清,才致使其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購買這款產品,他已經準備向當地監管部門投訴。
明亞保險銀行事業部總監兼研發部經理孟繁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在產品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應該根據投保提示,詳細講解關于萬能險的各種費用扣除情況,例如初始費用,部分提取費用,保單管理費,退保手續費等。并且規定所有保險公司在萬能險承保后的回訪電話中必須再次向投保人確認是否了解相關內容,如客戶不了解,則會再次轉回前臺部門由銷售人員再次向投保人詳細說明,直到了解為止。
另外,朱先生遭遇的“產品將要停售,現在不買就沒機會了”一類的“炒停售”,目前已經被監管層明確禁止。根據保監會7月發布的《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指出,保險公司以停止使用條款和費率進行銷售誤導,保監會將對其處以10萬以上50萬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限制其業務范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或吊銷業務許可證。
適合中高收入人群 宜長線投資
在投保萬能險的最初幾年,保險公司扣除的初始費用比例比較高,而且一經扣除概不退還,實際進入賬戶的資金較少。有保險代理人提示,因為一開始賬戶收益都會被初始費用抵消,也許需要8-10年以后才能看出其投資收益,所以短時間內并不會得到高回報。
另外,朱先生購買的這款產品也無法滿足他合同到期取回保費的需求。事實上,萬能險一般默認設定為終身繳費,投保人可以在此過程中提取不超過保單價值的錢,只要保單價值維持一定規模,保險合同將不會終止。同時,還將按期繼續從保單價值中扣除保障成本。而保障成本是自然費率,即被保險人年齡越大,風險越高,保障成本扣除越多。
孟繁錦表示,萬能險購買者最好具備幾個條件:有穩定持續的收入;有一筆富余資金且長期內沒有其他投資意向;有一定的投資和風險承受意識,但又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其他投資;對萬能險的收益回報有中長期準備(所謂中長期至少應在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