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業績下滑是大勢所趨”
“實體店在劫難逃”
“實體店將淪為網店的試衣間”
“實體店的關店潮”比如萬達百貨、百麗、GAP、美邦等因虧損而被迫轉型
冷風颼颼的實體店,被諸多“看空”論調持續環繞?,F在各大媒體報道都在唱衰實體店的發展前景,甚者有人悲觀地認為實體店已經走上沒落之路。
但另一面卻是電商自己又開起了實體店,如亞馬遜書店、淘寶體驗廳、京東體驗館、膜法世 家實體店……
那么實體店,究竟會衰敗還是復蘇?
實體店是被自己打敗的
實體店其實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被自己打敗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或者不愿知道而已。
舉個例子,一個女裝品牌,線下款加價率在5倍左右,網絡款加價率在4倍左右。但是線上競爭激烈,網絡款要走量,所以實際上網絡的零售價末了加價只在3倍左右,活動款在2.5倍左右。哪怕做了產品區隔,大部分消費者的感性認知,還是會認為網購更便宜,因為是真的便宜啊。于是,網購流量越來越多,實體店流量越來越少,關店潮開始流行起來。同比整體銷量增加并不多,利潤還下降了一點。
實體店安逸太久
危機來了有點不知所措。商業世 界也有著自己盛衰變化,在電商的一輪當頭棒喝下,肯定會有些發懵,但終會醒過來的。曾幾何時,大賣場掛出打折海報就能坐等顧客進門,而現在要利用二維碼等互聯網手段主動出擊;以前百貨店可以引廠進店搞聯營,現在要主打定制化、特色化。從賣商品到賣服務、賣體驗,從固守三尺柜臺到全渠道營銷,商家的經營模式日趨開放、求新,那些反應慢、適應晚、手段舊的企業,一不留神就會栽跟頭。
上世紀90年代初到本世紀前10年,是實體店風光的時期,百貨公司、連鎖超市爭相跑馬圈地。前幾年房地產市場火爆,一些配套商業搭順風車,也步入建設快車道。但由于不怕銷售,很多商場成了名副其實的“無所謂”商場:建設前未經過合理規劃,在建時很少考慮購物體驗,建成后千店一面、高度雷同。
然而,實體店的衰落真的是因為電商的沖擊嗎?有沒有應對之策?
我們來看個例子。優衣庫,2009年進入天貓,現在已經發展6年了,一直堅持線上與線下同款同價。2015年雙11優衣庫在線上做特別促銷,拿了幾個子類目的第 一,全品類排名第四。目前實體店有200多家,網上渠道以官網和天貓為核心渠道??傮w來看,其實體店發展穩步上升,網上渠道的發展也穩步上升。
優衣庫的例子,可以引發這樣的思考:
網絡購物,解決的到底是什么問題?
消費者自然是希望越便宜越好,買賣真的可以持久嗎?
電商倒逼銷售渠道改革是必要,但是實體店真的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嗎?
可否在降低銷售成本和銷售價格的同時,做到線上線下同款同價?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購物場景:實體店可以買,網店也可以買,而且同款同價,消費者自由選擇購買渠道。實體店既是購物場所,也是體驗場所。
實體店還有轉機嗎,如何在危機中把握戰機!
實體店有著電商沒有的優勢。O2O的唱響就是明證,商業本就是服務和產品的買賣行為,而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店都屬于交易的場所。
實體店是把商品和服務放在一個三維空間進行出售,而電商只是把商品放到虛擬的網頁上出售。區別只是在于一個利用了互聯網,一個還在走傳統路線。所以實體店認識到商業互聯網化這個趨勢,就能把握住未來。
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現在實體店所處的階段不是消亡期,而是調整期、轉型期?!苯涍^一輪調整,淘汰的多是不適應市場競爭的企業,留下來的會釋放較強的生命力。
1、實體店市場的需求潛力仍然可觀
“逛街是一種生活方式、精神消費,不是落伍的休閑?!庇械南M者喜歡“宅”在家上網購物,但有的消費者更喜歡到商場邊逛邊買,后者能滿足集購物、娛樂、休閑、飲食、出游于一體的社會性需求,以及消費者面對面選購、擁有和使用商品的即時性需求。
2、從全行業發展看,實體店有望觸底回升
實際上,即便是一些風頭正勁的電商,走過一定發展階段后,也開始注重實體店的用處。
3、從技術層面看,實體店能夠逆勢而上
在營銷端,引入互聯網概念,同步使用官網、微信、微博、客戶端、電子互動屏等渠道,將優惠信息第 一時間傳遞給消費者;在銷售端,探索開設網店。
未來實體店應該如何自救
實體店緊貼市場需求創新,就能收到回報,要有這個信心。當然,越早創新和轉型的企業。
實體店堅持“內容為王”,蹚出一條新路。創新的方向,是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方向;轉型的手段,是利用好“互聯網+”和大數據。
1、擴大自身優勢——打造極 致的體驗效果
2、以彼之道還治彼身,實體店做好電商較強
3、快速進行模式創新,無論是探索還是模范都要轉型
4、把握未來的個性化需求,做好消費人群細分定位工作
實體店轉型,要靠自身努力,也離不開良好的競爭環境。
學好用好互聯網等新技術、實現經營方式跨越,需要時間,但不是邁不過的坎。一旦了解了互聯網技術,線下企業將在消費體驗、價格、售后等方面展現優勢,有能力與線上企業較量。
政研室副主任吳頻說,“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是全 面穿透,各種業態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長點,關鍵在于會不會跨界、怎么跨界。
2016年實體店趨勢
以下是對2016年實體店趨勢的幾個預測:
①開始重視“同款同價”。這意味著“大變革”的開始,也是實體店崛起的起點。
②“類直營”加盟方式開始流行。其基本加盟策略是——加盟方負責出錢,品牌商負責經營,雙方分利。
③純網絡品牌大力發展實體加盟。這個可以參考茵曼,還會有很多,2016年是風口。
④社區店鋪。除了餐飲、美容美發、娛樂等生活服務類的店鋪之外,超市小型化、果蔬食品店、品類店都是增量市場,社區店鋪會越來越。
⑤超市小型化。社區會有越來越多的小型連鎖超市,比如沃爾瑪、步步高。
在現今的互聯網時代,零售業一直在發展改革,盡管電商大熱,但依然在一個非常關鍵領域上有所缺失,那就是購物體驗。這將非常有可能導致未來幾年,零售商將減少對電商的過度關注,轉而重新投入到實體店銷售。
如今網上購物一二線城市大多市場飽和,競爭慘烈,而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天長路遠,物流難以有效抵達。實體店的機會就在此。一二線城市需要良好的購物體驗并且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為線上引流,三四線城市和農村需要倉儲和物流,實體店都可以為它們做到。
電商趕上了好時候,但實體店也不必妄自菲薄,“實體店不行了”是一個偽命題,傳統商業融入互聯網時代會形成新的生產力。我們相信,實體店不僅有未來,而且是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未來。無論哪種業態,那些主動轉型、敢于創新、實力較強的企業,一定能成功突圍,贏得未來。
相關閱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