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對于現在的學生們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經過大學在出來工作是基本步驟之一了,幾乎每個家庭都能負擔的起孩子們的大學費用,但是,在窮苦人家中,交孩子學費依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下面就為您介紹一則一個女孩子因為家里沒錢交學費而創業的故事!
因為不愿看到父母為自己籌集學費的辛酸,幾年前她主動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因為愛拼敢闖肯吃苦的性格,她走上了創業路程。來她小店的顧客都喊她“豆漿西施”,她就是劉丹,泰山腳下23歲的美麗創業女孩。
23歲的劉丹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2008年高考結束后,不忍心看到爸媽四處湊錢供自己上學的辛酸,她主動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離開家鄉去南方打工。“正是打工的這兩年,讓我感受到了南方人的經濟頭腦,他們做事的態度和毅力,深深感染了我,我逐漸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劉丹說。
2010年,劉丹回到家鄉,一次她途經一家醫院,看到門口賣豆漿的攤點前擠滿了人,僅僅半個多小時,十幾個保溫瓶里的豆漿就銷售一空,這讓她感受到了小吃行業的優勢。劉丹覺著小吃行業投資不大,門檻低容易做,就下定決心從做豆漿開始創業。
劉丹找到一家豆漿店,學習豆漿的制作技術,又拿出所有的積蓄加上東拼西湊借來的錢,在老家泰安開了一家豆漿飲品店,生意很紅火。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劉丹店里豆漿的熱賣,引來一大批眼紅的不正當競爭者。“他們用添加劑與劣質原材料,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與我打起價格戰,很快我就招架不住了。”劉丹說,她不得不含淚關閉了小店。
初次創業失敗的經歷引發她的反思,因為資金有限,選的店面位置很偏,客流量太小,導致銷量上升困難;再就是只有豆漿一種飲品沒有食品,產品種類太過單一。
總結了教訓之后,她一邊四處學習,一邊聯系選擇店址。這一次,她將創業的起點選在了學校食堂,“一是考慮到學生一般都到食堂就餐,能客流量,再就是我對自己的產品確實很有信心。”劉丹說。
吸取了產品單一失敗的教訓,為了小店飲品、食品的多樣,劉丹又學習了多種面食的制作,經過精心籌備,開始了她的第二次創業之路。
“每天當我把各種口味的豆漿做好、倒到杯子中,看著顧客喝豆漿時滿意的神情,我心里就特滿足。而且,我做的面食餅類也非常暢銷,俘獲了一大批新老顧客,每次他們來都喊我‘豆漿西施’。”劉丹說,現在她的夢想就是建立自己的小吃連鎖品牌店。
創業是一件不受限制的事情,不會因為你沒有高學歷而將你排斥在外,因此創業是一件人人都能干的事情,想要成功,不需要高學歷,付出你的努力,就能收獲屬于你的那份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