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不分貴賤,哪行干得好都會很出色,正例如下文中的李軒,靠著自己賣雞蛋一月也能賺幾萬,他正是找準了這個行業中的空白點,并且把它放大,終獲得了成功。
“48小時內的新鮮土雞蛋送貨上門,當面檢驗滿足再付款。”昨天下午,在武漢光谷的萬科城花社區內,“雞蛋哥”開著白色轎車在挨家挨戶的送貨。盡管已是深秋時節,他卻忙活得腦門上浮出了汗珠。
“雞蛋哥”名叫李軒,本年23歲,武漢人,本年6月從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與醫學本科畢業后,他拋棄了從事豬飼料出售、月薪6000元的作業,在網絡和微博上賣起了土雞蛋。
本年7月,李軒帶著份豬飼料出售作業時攢下的2000多元錢,來到武漢周邊的鄉村尋覓貨源。經過對比飼養進程、供給才干等條件后,結尾挑選了孝感鄉村的一家占地千余畝的土雞飼養基地作為土雞蛋的貨源地。
怎么確保土雞蛋當之無愧?李軒說,他自個會悄悄調查養雞場的喂食狀況,一起,還會使用自個大學本科所學的動物科學知識,分辯母雞是不是亂用激素和抗生素,雞蛋蛋黃是不是注射了色素等,以確保雞蛋滿足“土”。
7月底,李軒帶著10箱共3600個雞蛋從孝感回來武漢,注冊了“李同學的雞蛋鋪子”微博賬號,并在武漢各大論壇上打廣告。盡管50個雞蛋賣70元的報價并不廉價,但讓他沒想到的是,3000多個土雞蛋,不到3天就被市民們訂貨一空。
初試牛刀就嘗到甜頭的李軒,堅決了當“雞蛋哥”的決計。他向家里借了兩萬多元當首付,買了一輛轎車作為送貨車,把自個的房間當庫房;并具體研討武漢交通現狀,知道如今的施工、限行路段,每月雙號跑漢口,單號跑武昌送貨。
李軒表明,當前運營雞蛋生意現已三個多月了,每周能夠賣出15000余個雞蛋,客戶已達2000余戶,大多數是武漢三鎮25至45歲的家庭主婦和白領。除掉油費和進貨本錢,每月凈賺一萬多元。上個月,現已把借家人的兩萬多元的買車首付悉數還清。
李軒說,創業開心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證明了自個的社會價值。“不少客戶表明希望能買到賦有養分的土雞,當前,我也正在物色貨源,預備持續開掘土雞,乃至土豬肉的供貨商,把‘土’生意做到不錯。”李軒說。
創業打拼靠的就是眼光,的眼光能讓你迅速找到市場切入口并獲得成功,所以對于任何一個能讓你致富的小項目都不要輕易放過,或許它看起來并不起眼,但是照樣能夠獲得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