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Google Wave,終還是沒能逃離被清洗的命運,無奈潦倒收場,在唏噓慨嘆的同時,創業者們更應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1.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偉大的事
Wave是經典的工程驅動型產品,幾乎加入了能夠添加的全部功能。然而,對于創業公司來說,不假思索地加入功能是非常危險的。僅僅因為“能夠做到”,或者“對于工程師來說很容易”,就說“好的,放馬過來,開發這東西只需要一天的時間”,這樣的想法已經成了不少創業公司的隱形問題。似乎每個功能在創建之初看上去都大有收獲,但是一旦拼湊在一起,問題就開始快速蔓延:
產品變得不夠明確――作為一個創業者,你所面臨的較大的挑戰,是將一款明確的產品,賣給一個明確的買家。如果在產品中,加入了過多“因為我們可以做出來”的功能,那么就會不可避免地迷失,也會被奪去鋒芒。
維護成了一場噩夢――那些看似瑣碎卻又無害的功能,在當時看來可能不需要什么成本,但是假以時日,當產品規模擴大,你就會發現自己會為這些錯誤付出高昂的代價。客戶支持、代碼復雜性、未來繁重的答疑環節等等瑣事,定會讓你感到困擾。
所以筆者的意見是,謹慎考慮那些“因為我們可以做出來”的功能,不惜一切代價來遏止住。如果你一不小心,開發了這么一個功能,不要猶豫,請你果斷刪除,凈化功能集合。Google Wave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攤子鋪得太大,但卻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失去了產品原有的清爽之感。
2. 切莫將產品視作“X殺 手”
在Wave發布的時候,人們盡獻溢美之詞,將它吹捧為了電子郵件殺 手。那些投身Wave的谷歌(微博)員工,總是不停地重申電子郵件已經過時,不適宜當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并信心百倍地認為Wave將會取而代之。然而事與愿違,Wave從來都沒能成為電子郵件殺 手,卻成了一個不錯的團隊合作工具。可問題在于,后者的確聽起來不夠令人興奮,也不是什么值得堅持的宏偉目標,因此Wave就被定義為了電子郵件殺 手。
有了成為殺 手的使命,就一定會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會導致采取錯誤的產品路線圖。“谷歌殺 手”搜索引擎、“Facebook殺 手”社交網絡們,可能會慨嘆夢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它們不但沒能撼動這些好品牌地地位,反而在實施狙擊的過程中,扼殺了襁褓中的自己。
看了上面的經驗總結后,希望能對您的創業有所啟發,祝您創業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