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熟悉,大商場服裝動輒千元以上。記者近日探訪發現,商場衣服“太貴”與百貨業盛行的聯營扣點模式有關。
【商家自曝】商場服裝至少翻番賣
一件衣服動輒上千元,很多大商場都這樣。記者近日在武漢某大商場看到,這里的品牌羽絨服單價普遍在兩千元以上。以某品牌為例,棉布短款羽絨服售價多在兩千元到四千元,皮羽絨服售價多在六千元到1萬元。如果領部再加上貂毛,那至少超過1萬元。
李某(應本人要求,隱去真名)是一名省級代理商,在湖北省內有40余家直營店或加盟店。“一般來說,進商場的衣服,售價至少在進價基礎上翻番。”
他以自己代理的某國內三線品牌舉例說,今年在鄂推出近40款羽絨服,進價多在300元至400元之間,在商場的零售價多在700元-1200元。“中低檔品牌進商場,售價至少要在進價基礎上翻番;中品牌進商場,售價往往是進價的3至4倍。 ”李某稱,這是行業內公開秘密,但不為大眾熟知。
【行業探訪】“并非暴利”的背后
李某從事服裝代理近十年,對武漢各大商場的扣點情況非常熟悉。據他介紹,依據服裝品牌的大小,商場會收取不同的“扣點”——按一定比例從銷售額中提取費用,不再另外收取場地租金。對于部分服裝品牌來說,扣點多在10%-15%;中低檔品牌扣點在25%左右,多的達29%。
紅人服飾有限公司是漢派服裝的好企業之一,其服裝在省內外多家大型商場有售。該公司執行董事唐冠洲證實了前述說法。“前些年,商場的扣點普遍在22%-25%,近幾年平均漲了幾個百分點。”
商場衣服除扣點之外,還會收取進場費、廣告費、促銷費、過節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再算上水電費、銷售稅金等,各種費用加起來,約占銷售額的40%。簡單地說,消費者掏1000元在商場買件衣服,其中約400元“貢獻”給了商場或稅務等部門,真正給經銷商的僅為600元左右。
武漢市服裝商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商場的服裝雖然加價較多,但經銷商并非暴利。一般來說,人工成本約占銷售額的5%-10%,正常庫存壓貨約占銷售額的2%-3%??鄢嚓P費用,供應商的毛利只有10%-15%,凈利在8%-10%。
【專家分析】商場經營模式要變革
商場衣服價格普遍翻番賣,折射出的是商場盈利模式之困。
據了解,大商場的經營模式主要有三種:聯營扣點,自營,租賃經營。十多年前,商場大都以自營為主,但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慢慢退出。“聯營扣點模式是現階段零售企業特別是百貨店的主流模式。”管理咨詢專家、正略鈞策咨詢公司合伙人介紹,很多商場都是租賃物業,其租金上漲,終會通過提高扣點等形式轉嫁給經銷商。
有專家認為,聯營扣點降低了商場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但同時也造成了品牌同質化、盈利水平下降等諸多弊端。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