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制品加工廠
利用當地豐盛的玉米棒皮、桑柳條等自然資源,組織剩余勞力,編織門簾、坐墊、床墊、茶盤等手工藝品、小生活用品,是國內外市場的,
案例:
“俺在金梅工藝品廠編織紙繩草帽、餐墊等,忙活一天起碼能收入40多元,比在家閑著沒事干強多了。”紅花鎮孫塘村計生模范戶蔣秀霞如是說。像蔣大姐這樣茶余飯后編織草帽創收的中青年婦女,在該村不下60人。編織草帽是孫塘村農村媳婦的拿手技術。
二、豆制品加工廠
豆制品是人們每天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豆腐坊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投資3萬元,租一間30平米的門面房,購置相應的設備。要求原料衛生,制作環境好,實行陽光操縱。
利用大豆加工水豆腐、豆腐絲、豆腐皮、豆腐干、臭豆腐、豆腐乳等,也可用綠豆加工粉條、粉皮、粉絲、綠豆糕等。豆制品加工投資少,技術簡單,一學就會,豆渣還能養豬和喂牛。
案例:
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廠便是在結合當地傳統制作風味與現代的生產工藝中進展壯大起來的豆制品生產加工廠。
1995年的西張鄉還沒有出世出這個企業,當時的張建峰還是以小作坊的方式生產加工豆腐干。2005年張建峰在多年的小作坊生產經營的基礎上,建成了自身的工廠并在2008年5月份正式投產。經過多年的經營進展,今日的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廠在一片大好情勢下欣欣向榮,蓬勃奮進。本年的張建峰正在擴大自身的生產規模,科技是第產力,一個企業的進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和技術的帶動,作為一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張建峰深知這一點。所以在本年的擴建進程中,他投資250萬元從中國較大的豆制品機械廠定制現代的設備。新的廠房設備預計在本年年底可以投產。屆時忻州市禹王豆制品加工廠占地規模將達到4000余平米,新進設備又將地進步豆制品的產量,一個簇新的豆制品廠將要出如今世人的面前。新的禹王豆制品廠不僅給張建峰個人事業的進展增添了新的風景,而且處理了村里更多人的就業問題,同時還帶動了東張村及周邊農村的栽培業和運輸業,地拉動當地經濟的進展。
三、水生花卉的栽培
水生花卉的盆花市場隨著人們精神追求的進步正逐漸釀成,園林工程的園林造景和水體綠化對水生花卉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所以此項目有一定的市場前景。另外水生花卉喜光,喜溫,耐濕,繁衍系數高,栽培治理粗放,栽培工作量小,生產成本低,治理簡單,一次引種當年就能見效,適合女性創業。
案例:
用水生花卉來改善河道水質和美化環境的方法已經被廣泛使用,抓住這個商機,寶坻區口東鎮西李各莊村的村民孫德鴻靠著栽培水生花卉創業。
記者一走進孫德鴻的栽培園內,就看見大片姹紫嫣紅的荷花、千姿百態的千屈菜,又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水生花卉種類。孫德鴻通知記者,他是由于特別喜歡荷花才開始栽培水生花卉的,往常自身也喜歡研究栽培技術培育新種類,這里既是他的栽培園也是他的實驗室,“業余我也搞點科研,有的東西快面臨滅絕了,像大蘆、澤蘭等等好多呢,十幾個種類,我都把他們保護起來,這樣有一百四十多個種類,有銷量的有市場需求的是40多個種類吧。”
經過多年栽培經驗的積累,孫德鴻已經成了水生花卉栽培,周邊市場也都接受了他栽培的花卉。雖然市場拓寬了,但是僅靠自身栽培根本自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因而,孫德鴻又成立了一個水生花卉栽培的合作社,帶著周邊村里的村民共同栽培水生花卉。
四、農產品加工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在農產品深加工上卻較落后,農產品深加工占農產品總產量的不到12%。以玉米為例,美國深加工玉米占到玉米加工量的20%以上,種類超出2000個,而我國玉米深加工量不足玉米總產量的9%,種類惟有100多種。
以玉米加工舉例:目前玉米加工是淀粉、飼料等,如今都處在產能過剩階段,而且吉林省糧食轉化率僅在38%左右,其中玉米轉化率在42%左右(不包含飼料加工)。據測算,價值1元的初級農產品,經加工轉化后,在美國可增值3.72元,日本為2.20,我國惟有0.38元,吉林省為0.5元。
有材料顯示:玉米經過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經過三次加工,可增值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目前,發達國家已有玉米深加工產品近3000種,吉林省不到20種,大部分還只是深加工的初級產品或二級產品。
案例:
1月18日,代縣金九州農產品公司員工正為水果玉米檢驗裝箱。代縣采取“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套種苦菜、水果玉米、小白菜3000余畝,使1000多農戶增收致富。
五、花卉育苗
花卉苗木產業是一項新興的產業,是近幾年林農產業結構調整中活躍的產業,也是城鄉綠化美化、實現人與自然和睦合并的產業,進展前景十分廣闊。
特別是一些花卉如月季、蘭花、牡丹、臘梅等,投放不高,技術并不復雜,栽培效益卻不低。在農村可用充分利用現有田地和人力,收入不菲。
案例:
放棄打工 回鄉栽培花卉
“這些年,我一向在廣東、深圳等城市里打工,過著背井離鄉的生活,那種滋味惟有我自個兒曉得”,其實,他一向想帶著老婆回鄉自主創業,但苦于一向沒找到什么好的創業路子,回鄉的念頭他只是想想而已,也不敢“輕舉妄動”。
李名付與李細文是同一個灣子的人,他們兒時更是一對要好的伙伴。這些年,李名付一向在大冶的花卉市場搞鮮花批產生意——按季節不同,從云南昆明、北京等地空運回來一些銷量好的花卉,再賣給大冶的一些花店老板,賺點兒中心差價。
“以前6塊錢買來的花,我倒一手多賺2塊。如今只須種個幾毛錢的苗子,等長成型了再賣能凈賺5元。何樂而不為?”本年春節,李名付打電話給李細文,通知他這個好音訊。
雖說李細文從小寵愛養花種草,但對于栽培花卉大棚來說,他還是個“門外漢”。“當時什么都不懂,也不曉得大棚該咋蓋?!崩罴毼恼f,就這么學著把大棚建起來了,可農戶們的大棚是用來種菜的,種花還待考究。于是,還倒貼了好幾萬元。
除了大棚蓋得有些誤差,在選購花苗及后期養護上,也讓李細文頭.痛不已?!跋闼俸鲜袌鰞r格貴,但也是不好養的。當初,由于對它的生活習性不了解,我一個大棚里的百合根系開始腐爛,終只得將腐爛的花苗全部扔掉。”李細文說,有了那次沉痛教訓后,他對那些花卉的栽培知識進行了一次編制的“惡補”,他從整地、施肥、移栽開始學起,了解到各種花卉的生長不同特性,了解了給花施肥、打藥、噴水等技術。如今談起他的養花經,他已是一個內行了。
“本年9月份開始,我栽培的花卉已陸續上市了。”李細文通知記者,他栽培的那四種花卉,如今不但銷往大冶、黃石的花卉市場,其中像西伯利亞、索邦兩個種類的百合目前是市場上的,銷路好的種類,已經銷到武漢花卉市場去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