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要具備哪些觀念才能在創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扎實呢?今天,就為大家總結了一個創業者在創業的道路上必備的觀念意識。
1.不怕股東濟濟,就怕權責不分
為了積聚更多資金、人才和人脈,同時也為了適度降低個人創業的風險,不少創業者都會選用合股的形式進行創業。于是,出現了各路股東濟濟一堂的熱鬧場面。
股東經濟本是件好事,匯聚,但若權責不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在一起開會研究,瞻前顧后,難以達到共識,所以,對于創業者而言,一定要在股東濟濟的基礎上,分清權責,事情授權給人才來做,責任由相應的人才負責。這樣就能很好地處理意見分歧帶來的矛盾與后果。
2.不怕分工精細,就怕執行不力
精細分工,不僅讓責任落實到人,而且能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發揮股東的專長。但是很多創業者在實施的分工之后,尤其是對于兼職創業的人來說,卻因創業之外的“主業”,耽誤了創業工作的落實,造成執行不力。
執行不力不僅會造成細分工作的延誤,也會造成整體工作的推遲,更嚴重的是,執行不力會貽誤創業路上的良好時機,造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3.不怕深謀遠慮,就怕脫離實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于是,許多創業者開始創業的時候,就眼光盯著深滬股市,心理掛著納斯達克。
想著上市既是宏偉目標和遠大抱負的生動體現,也有助于提振士氣。但是不少創業者對于眼前要處理的棘手工作卻很難提起興趣,這種脫離實際的風格,亦會造成執行不力,貽誤發展良機。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戰略制定要“由下到上”,應該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步一個腳印地奮勇前進。
4.不怕兢兢業業,就怕迷信自己
做事兢兢業業,是個良好的品質。在創業過程中,努力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不努力則一定不能成功。可以說,兢兢業業是創業成功的基石。
但是,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兢兢業業不能導致迷信自己,仿佛自己精通所有的事情,對很多工作都要“親自過問”,甚至在評判上唯我獨尊,造成好的策略方案流進了垃圾桶,末了受損較大的自然是創業者。所以,創業者杜絕迷信自己,要努力做一個合格的決策者,而不僅僅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做事者”。
5.不怕資金短缺,就怕不會花錢
如果有錢才能創業,那么這個世界就不會有王永慶或李嘉誠的成功了,很多創業者都是白手起家的典范。對于創業者來說,沒有足夠充裕的資金并不可怕,不會花錢才真的可怕。
該花的錢一分錢不能少,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不應多。在創業初期,對快速達成銷售有利同時又能有效提升品牌形象的錢,大多是要花的,其余的則可以暫緩。
懷揣創業夢的少年們,千萬不要盲目地投身于創業大軍中,多做一些經驗總結,地搜集創業相關的知識。關注創業網,更多的創業知識、創業資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