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山縣委、縣支持下,在江口鎮整合彭祖山景區和鄉村旅游資源,全力打造林下養殖觀光園區,讓更多村民共享旅游發展成果。“林下養殖和觀光這是兩張”品牌“,以后我們的雞在家里就能賣成錢,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談到養殖觀光園區,陳興光干得更加起勁兒。
“你家里存欄了多少雞?打算還要修多少雞舍?養 殖觀光園區對你們有哪些好處?”3月6日,記者來到彭山縣江口鎮養殖觀光園區,村民陳興光正在忙碌。“我賣了6000多只,現在剩下3200多只雞。 就因為園區在規劃了,我們感覺這下搞頭更大了,修雞舍、圍柵欄都要給補助,再修4個,形成規模養殖……”
林下雞舍滿布 “山雞”成群
一路上,記者看到,林下“鳳巢”散布園區,一座座整潔的雞舍,坐落在寬敞的林下養殖園內,時不時還能聽到公雞打鳴的聲音。村民們有的忙著修建自家的雞舍,有的忙著給雞群喂食,有的將公路引進自家的“園區”。
該鎮農業服務中心的潘紹宇告訴記者,“這些雞棚又叫”雞舍“,也叫”鳳巢“,全是磚木結構,麥草蓋頂,經久耐用,大小和樣式都是按照統一設計的圖紙來設計的。建這樣既實用又漂亮的”鳳巢“,也正是為養殖觀光園區建設打基礎。”
穿過10公里的園區環道,記者來到了江口鎮雙合村。“以前村民的雞都是在家里養,不干凈也不衛生,有吃的就沒賣的,有賣的就沒吃的。” 原村黨支部張群輝告訴記者,“2008年以來,我搞起了林下雞規模養殖,去年出欄2萬多只,獲利20萬元,山東、河南、貴州等各地農村養殖戶都 來我這里學習過,廣安市牌坊村的村民至今還在和我聯系。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園區,村民自家養雞只是補充,大部分是外來人員到這里來投資養雞,并通過逐步帶動周邊的方式,發展成為今天”家家有林, 戶戶有雞“的良好局面。”養殖觀光園區可以說是前景,我的規模形成后,我打算開一家農家樂,吸引更多游客。“在永利村,外來業主楊金貴對記者說。
園區建設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林下養雞在江口鎮有近7年的歷史, 2005年江口鎮利用退耕還林的山林和農戶果林、竹林飼養山地雞,到2005年底共出欄山地雞2萬余只,并成立了彭山縣山林雞養殖。2007年通 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大戶發展山林雞,并注冊了”三地“牌標志,從此,山林雞的銷售漸入佳境。
據了解,彭山縣養殖觀光園區主要覆蓋江口鎮的永利、雙合、遠景3個村,涉及8個農業社。整個園區占地約10平方公里,園區內現有荒山造林1萬畝,養殖戶350戶,存欄山林雞2萬余只。
整個養殖觀光園區將養殖業和種植業相結合、畜牧業和旅游業相結合,采取“公司+養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江口鎮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我們將會在園區內修建交易市場、培訓中心、農家樂、旅游集鎮、特色廣場等設施,預計在3年內將建成“看著美、玩得歡、吃得香、待得住、拿得走”的養殖觀光園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