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美凱龍家具人人都曉得,但是大家知道車建新是怎么創業的嗎,如何把紅星美凱龍家具做大做強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十七年前,二十歲的小木匠車建新磨破了嘴皮子,借了姨父準備蓋房的600,做起了生平筆家具生意;十七年后,他的中國紅星家具集團已經成長為三十六億元的民營企業集團。
紅星十年的奮斗目標是:到2006年底,達到規模銷售200億元;到2008年底,擁有40家連鎖大市場“近忙得不得了。”中國紅星家具集團的外聯部主任周群在電話里告訴記者,本月紅星的版圖將拓展到長沙、青島、南昌和長春,下個月天津、常州的大賣場也將開門迎客,已經擁有16家大型家具裝飾材料連鎖賣場(紅星美凱龍)的紅星集團,在年內總共還將增加15個賣常車建新距離他的家具連鎖的夢想,似乎越來越近了。
采訪車建新,初是想做一個有關他個人創業歷程的專訪,一個初中都沒畢業的小木匠是如何打造出一個達36億元的民營企業集團的,也許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可創業史對于車建新來說實在是太過老生常談的東西了,他提出“還是結合我們企業是如何強調學習如何以人為本的來談吧”。后來我發現,也許這些正是車建新和他的紅星集團成功的所在。打時間差的高手“學習”是車建新口中使用頻率頗高的兩個字,今天的紅星集團已經成為江蘇常州乃至全國學習型企業的旗幟。有意思的是,紅星集團的創始人也是董事長車建新初中沒畢業就離開了學校,“那時候一方面是想早點掙錢孝敬媽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再讀下去等于浪費時間,不如出去學點手藝”。多年后,精明的車建新笑言自己當初是“算了一筆錯誤的賬”,不過他并不后悔,因為“我從來不注重昨天,我只注重明天的輝煌。我學校教育接受得少,但我可以再學習”。 [看傳奇創業故事,上財富經中國創業網]
17歲的車建新在離開學校后,先是到一個工地上給人做飯,一年后開始學做木工。他特別勤快,“吃飯的時候我幫師傅打飯,休息的時候我給他搬凳子,下班后給他洗衣服、洗鞋子,農忙的時候到他家幫忙割稻子麥子。所有的師傅、師叔都很喜歡我,很愿意教我,因為我比別人腿腳勤快,勤能補拙嘛”。
車建新很快就學會了那些基本的木工手藝,兩年以后還沒滿師的他就開始帶徒弟了。“徒弟剛開始學是初級水平,我已經是中級水平;等他學到了中級水平,我已經是特色水平了。這樣,我就把我的收入、度都提前抬高了。”20歲時,車建新帶的5個徒弟滿師了,而他自己也是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滿師。
滿師之前,車建新就攬下了一個做組合家具的活兒,“家具店老板給了我一張圖紙,問我能不能做,我說能,其實我以前從沒做過。我看書、看圖,琢磨怎么做,我還跑到當時我們常州好的木器場的車間里跟老師傅們學,還假裝買主到家具店里問這問那,回來照著做”。
“我是打時間差的高手。”車建新這樣形容自己。一家媒體對他的評價是:他善于從樸素的市場實踐中悟出資源配置學的真諦。靠的就是學習車建新總結自己成功經驗的時候說:“除了勤勞和誠實,靠的就是學習。”事實也的確如此。1986年,他攬下個組合家具活兒以后,就跑到常州木器一廠去學習樣式和做工。此后3年的創業之苦使他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也使他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較大的回報空間還是在流通環節上。擁有一家像常州百貨大樓一樣的家具城成了車建新的下一個目標。
1988年,開個家具門市部前,車建新又跑到常州百貨大樓和新時代家具店去學習人家是怎么做生意的。1991年1月,投資100萬元,營業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紅星家具城正式營業。從自產自銷到銷售其他品牌的家具,車建新開始走上了“家具百貨商潮的經營之路,不僅使家具城有了更大的回報空間,還靠品牌的進駐大大提高了家具城的度。他不僅向房地產商學習物業管理,向小商品市場學習租賃經營模式,還向沃爾瑪和麥德龍學習外觀設計、商品的布置、市場調研、顧客研究等,家具城日漸紅火。
此后短短5年時間,車建新陸續在江蘇省內開辦了24家家具連鎖專營點,企業銷售額從1991年的600萬元上升至1995年的1.5億元。但在企業超速成長的背后,大量的問題也開始顯現:企業擴張速度太快,人才培養和管理能力跟不上;由于流通的環節都由自己完成,占用資金很大,紅星的每個家具城都難以做出規模效應,大都只有2000~3000平方米;家具行業競爭日趨激烈。1995年底,這些矛盾集中暴發出來,24家連鎖店中竟有14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車建新在反思中開始尋找下一個學習的目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