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無論走到哪里,都喜歡穿一件紅色T恤。事實上,他的一套杰尼亞西服,只是在奇虎360上市時亮過一次相。當攝影師讓他換上時,周顯得較為不適:“這一點都不自由。”他說。
360的辦公樓,坐落在一個類似創意園的地方。房屋不高,周圍綠樹成蔭。
周鴻祎的辦公室里,到處是黑膠唱片。既有劉文正,也有杰克遜的;茶幾正前方擺著一套碩大的音響,黑白雙色、足有一人來高,頗為“拉風”。據說,這是周鴻祎自己設計改裝的,價值300萬元,平日里不讓任何人觸碰。
另一側的墻壁上,則掛著一張張的靶紙。這是他在香港打靶的成績,軍用手槍級別。
坐在沙發中央,正好能聽到曼妙的音樂。但此時的周鴻祎,顯然沒有這個心情。他一指唱機:“喏,早就蒙上一層灰了。”
他語速奇快,猶如一排連珠炮,不斷射向“敵人”。而且,挑戰強者周鴻祎特別不喜歡別人另起話頭,他隨時隨地要控制局面。口頭禪是:“你讓我說完。”仿佛追兵已至。戰情緊急。這一次,他的對手是雷軍。
和雷軍之戰
有周鴻祎在,就有對手。平日里,他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戰士。“像巴頓將軍,喜歡打仗,閑不下來。”
事實上,在北京郊區懷柔,周鴻祎給自己弄了一百多畝山地,搞成了一個真人CS訓練基地,還請了退伍的特種兵當教官,練習槍戰。
7月7日,他在微博里貼出了自己在懷柔嶄新槍戰的照片。并且笑言:“以后大家要PK ,不要去朝陽公園了,還是來360特種訓練營。”
而兩周前,周鴻祎在網上約雷軍到朝陽公園PK,把“小三大戰”(小米和360的手機大戰)推向了高潮。
戰斗在5月18日打響,針對15萬小米青春版手機,在11分鐘內預訂完畢的消息,周鴻祎發了一條微博:“太深奧,沒看懂,哪位技術高手給解釋一下,手機這么快賣完不是好事情么。說明市場潛力,也是對所有的手機廠商互聯網公司發出訊號:錢多,速來!”
兩小時之后,周鴻祎就在微博上宣布推出360機1.0G雙核“華為閃耀”,不僅將價格也定在1499元,而且自稱國內性價比較高,還以“青春在這里閃耀”宣傳,與“小米青春版”直接“叫板”。
一時之間,360手機吸引眼球。與此同時,周鴻祎還不斷在微博上向小米挑戰,從屏幕大小、生產工藝,再到售后維修等環節都一一質疑。
“小米官網聲稱使用‘BM10進口1930mAh鋰聚合物電池’,但拆開小米手機后蓋,電池標簽上卻標明:‘飛毛腿(福建)電子有限公司為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制造’。明明福建產,如何變成進口?”周鴻祎在微博里發難。
對此,雷軍解釋稱,“小米手機電池的電芯是由LG供貨的,但電池的封裝即外面套的那層鐵殼皮在國內完成。但原先的表述確實欠妥,官網已將‘進口電池’改成了‘LG電芯’。”
關于電池的問題,雷軍反將一軍。“360之前那款機用的是液態鋰電子電池,而非鋰聚合物電池,后者安全系數高得多。”雷軍稱,過去10年里手機電池技術進步很慢,國際的品質比國產好的要貴一倍,而國產大路貨又比好的便宜一半。“周鴻祎從未公布電池是哪產的,我很好奇。”
一片混戰中,雙方把各自的手機,全都進行了拆機。戲劇性的是,不僅雷軍、黎萬強等一眾小米高管輪番出面應戰。金山ceo傅盛、華為特色副總裁余成東、高通副總裁沈勁也卷了進來,甚至連遠在深圳的馬化騰,也隔空助陣。“唉!其實他是個演員。劇情、套路、表情每次都差不多。雷總(雷軍)看透了就陪他練到底吧。”2012年5月19日凌晨1點46分,針對雷軍發微博,暗指周鴻祎通過“罵人吵架做市場推廣”,馬化騰轉發雷軍微博并如此表示。
在中國互聯網界,周鴻祎以善打口水仗出名。如今,周鴻祎將“槍口”瞄準了一個跟他認識17年的同鄉兼熟人雷軍。“我承認,我把小米的問題拋出來,這是競爭的手段,但我沒有造謠和無中生有。我這是陽謀,不是陰謀。”周鴻祎說。
而云科技博客發起人程苓峰在5月18日當天如此評價:“老周果然完勝,小米還是卷入了口水戰。360手機還沒有上市,已經和小米站在了一個級量的pk臺上。以小搏大,借力打力,一個四流公司要主動向公司挑戰,當被公司視為競爭對手時,就算無本贏了很多了。這個勢借到位了。”
雷軍回復程苓峰說:“原來某人是來占便宜的,還是被他得逞了。對于某人明顯陰招黑你,保持沉默嗎?”
周鴻袆的江湖之爭
雷軍生于1969年,比周鴻祎大一歲。兩人同是湖北人。兩人的妻子同在方正集團工作。
1995年,周鴻祎從西安交大研究生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的方正公司。當時的周鴻祎只是一個小工程師,而雷軍已經在金山做了一年總經理。“他屬于少年得志。”談起初到北京的日子,周鴻祎告訴記者:“一個共同的朋友,請過我們兩人吃了一頓飯。”
此后,雷軍沒事就開著金山創始人求伯君送給他的捷達車,去找周鴻祎以及別的一些朋友,一起看電影和滑冰。
但當《外灘畫報》向周鴻祎求證時,他說,“我從未和雷軍做過朋友”,因為“性格使然”,“雷軍成名很早,他有點裝,總是端著。”周說,“誰愿意總是和一個‘前輩’在一起呢。”
不過,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與周鴻祎和雷軍都是朋友。據他回憶,2004年前后,兩人還常有來往。他們分別賣掉自個兒創辦的公司的時候,都曾請過包括對方在內的幾個朋友一起喝酒慶祝。
兩人交惡,是在2008年,周直接打擊了金山。而金山對于雷軍來說,幾乎就是他全部的《青春之歌》。
此后,周鴻祎和雷軍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前行。而且在2012年,再次交集。2012年,互聯網企業紛紛做起了手機。在馬云、李彥宏、陳天橋、雷軍沖進市場之后,丁磊和馬化騰各自閉門造手機,早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一時間,風起云涌。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爭奪,不斷向用戶端逼近:從早的門戶搜索,再到瀏覽器、操作系統,現在已然轉移到了手機。
而其他互聯網的玩法,各不相同:盛大在手機上選擇研發、運營品牌,外包制造。5月28日,盛大Bambook智能手機開始預售,價格為1299元。
阿里巴巴則直接擁抱制造商,強化其移動終端平臺。目前,阿里云手機中,已經整合了淘寶系應用,并將支付寶接入系統。
百度則在2012年5月,與長虹合作,推出了新千元云智能機;而騰訊,此前與華為等廠商合作輸出自有應用系,如今也正在開發整合系統。馬化騰本人,早就對外公布“自己通過手機的上網時間,已經大于了電腦”。
此情此景,周鴻祎作何感想?面對《外灘畫報》的問題,他很直接地答道:“我很慌。”
“當大家都一股腦去做手機的時候,我就能看出苗頭。”他說,“中國互聯網的喜歡搞。誰做手機,里面就會裝滿自家的軟件。要是騰訊做手機,可能別的軟件都裝不進去,用戶想用都用不了。”
周鴻祎很怕這種局面,“如果無線互聯網的未來是這樣的景象,那就很悲慘。”逡巡了半年多,周鴻祎遇見了傳統手機廠家,發現“他們心里也很慌”。包括華為、海爾在內的手機廠家,已經感覺出,“未來,互聯網公司一定會掉賣手機的傳統生意。”
但是,“知道也沒用,”周鴻祎說,“手機廠商的基因和互聯網不同,他們想轉型也沒轍。”忽然之間,周鴻祎靈光一閃:“我意識到,我們可以結盟。”
“中國文化,不喜歡我這種人”
周鴻祎常被人喚作“老周”,“老周”喜歡看書,一個星期十本。和江湖上驍勇的形象不同,他的書柜里居然擺著好幾本洗滌心靈的書。
相對他聽古典音樂的喜好,周鴻祎更廣為人知的是他的好勇斗狠。周鴻祎在管理上很突出。3721時代,生存壓力。周鴻祎著急起來就摔東西、拍桌子大吼,甚至把聲帶喊撕裂了,說不出話來,就在黑板上寫。
“中國傳統文化,不喜歡我這種人。”周鴻祎坐在沙發上,倒也坦然。他既是中國互聯網里能挑起“口水戰”的人,又是能打破已有規則的人。
1970年10月,周鴻祎出生于湖北。幼年隨同作為測繪工程技術人員的父母,遷居河南。后求學于西安交通大學。
當時個人電腦是很的事情,周鴻祎半夜跑到機房蹭電腦用。丟了電腦的機房工作人員誤認為他是小偷,報警把他抓進了公安局。審問了兩天沒什么證據,放了出來。周鴻祎說:“我對抓我的人說,將來有一天我能做出一個別人都沒做出來的東西,擁有自己的公司。他們都在笑。我的導師也覺得我是一個不安分守己的人。”
現在,在中國互聯網界,周鴻祎不錯是個“人物”:他和李彥宏搶過生意打過官司,和馬云相互“封殺”對方,搶過丁磊的地盤,連楊致遠都親自給VC寫信說不要投他,也與馬化騰打過一場眾人熟知的惡戰。
周鴻祎成名互聯網的仗,是與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交鋒。CNNIC成立于1997年,行使國家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的職責,具有半官方的性質。當時3721中文域名賣得很火,CNNIC也推出了它的中文域名,與3721形成競爭,周鴻祎回憶此事說:“當時我也很蒙,這么一個小公司,不知道怎么辦。王功權(前鼎輝合伙人,3721筆投資的投資人)這時一反常態,他告訴我:你投降也是死,反正是死,為什么不奮力一搏?他說不管是誰,凡事總得有個理,總比舉手投降要好。”
末了,周鴻祎勝出了。到現在他還是認為,王功權對他影響至深。“我這個人,從來不畏懼任何形式的強權。誰惹我,我都敢上。”
“但是,我打完就忘了。”他說,“在圈里,我和那么多人打了,該談事、喝酒還照常。”
周鴻祎讀大學時,有一次學校說某時間不安排考試,突然又安排了。同學們很生氣。他和另外一個同學挑頭:“你們考,老子不考了!”說著就走出教室。其他同學一看,也跟著罷考了。從大學起,周鴻祎身上就體現出很強的江湖色彩:不服管,自己認為不合理的話一定要抗爭、好打抱不平、講義氣。盡管,周鴻祎在外界富有爭議,但是仍然贏得眾多追隨者。
“而且,我還喜歡干點產業的事。”說到此處,他頗為得意。他說:“我不能當旁觀者。”
現在,周鴻祎“想干的,就是別人不敢干或者別人想都沒想過,或不敢干的事”。
具體來說,四年前是做免費殺 毒,如今是和手機廠商結盟,推出360機。“自己不做硬件,與手機廠商合作。”周鴻祎選擇了一種快捷、小風險的方式,切入智能手機市場。
事實上,360與硬件廠商之間是等價交換。360在合作中的角色,就是做低成本的互聯網營銷,向自己近4億的用戶推廣性價比高的360機,幫助硬件廠商把銷量做上去。而作為交換,360的軟件和應用將會被預裝進入硬件產品,取得更高的用戶覆蓋。“忙活了一小時,替A賣出手機,周老板才得到5000個手機用戶啊。”對于對手的嘲笑,周鴻祎倒毫不為意。
“四年前,大家都覺得免費殺 毒大逆不道,但今天都在效仿。未來很多互聯網公司,一定會學我這個模式。”他透露,在和丁磊私下聊天時,他也建議后者采用此模式。
“別人老覺得我有點二。”他說,“我知道這是為什么,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其實就是從眾,如果小眾了,別人就會覺得你很二。”
“可一件事情,已十拿九穩。一味模仿,還有什么趣味?”他往后一靠:“我玩的就是心跳。”
在北京懷柔打CS,周鴻祎基本上屬于尖兵,很少和別人配合,擅長游擊作戰。他隨時保持著高度警惕的狀態,始終持槍準備。周鴻祎喜歡打CS,一個月要玩兩次。“他玩CS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和他打過CS的員工說。
B=《外灘畫報》
Z=周鴻祎
“我敢挑戰一切強者,但不和趨勢斗”
B:你說你是一個很善于合作的人,怎么外界都覺得你好戰,和誰都打呢?
Z:你跟人家合作,誰也不會敲鑼打鼓地說,但是你每次都會有一些敵人,那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了。其實,我是很善于合作的。我自己想了想,可能還是因為我是做技術出身的。 其實,業界和我交戰的人并不多。
次創業的時候,我跟百度打起來了。怎么說呢?那時候沒有經驗,但是我仔細想了想,實話實說,都不是我主動去挑別人的。比如我做了什么事,別人覺得很創新,想模仿。那個時候,百度模仿我的插件模式,他們干不過我,所以他們就刪我的軟件。我就反過來刪他們的軟件,大家不就打起來了。
那仗完了之后,我自己做了很多總結,我后來就認為:無論是誰,打仗是無可避免的。中國的互聯網,有時候簡直就像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就是一個叢林文化。你要是一個紳士,你早就被亂刀砍死了,不得不學會殺出一條血路。我自己總結,跟人打仗不好,但是不要主動打。打仗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用戶,不要為了打仗傷害用戶的體驗。
再往后看,我打了很多仗,我認為我都是被動的。我替雅虎做郵箱,搞了一個合作聯盟的策略,我挑起擴容戰,把郵箱從6兆擴到1G,完了之后跟很多網站結盟,當時把雅虎一下從第六名做到前兩名,就給網易很大的壓力。
丁磊當時對我很有意見,后來我到廣州找他。我們喝了一頓酒,大家反而成了很好的朋友。
B:你和別人打,一般都會結梁子。怎么,你跟丁磊打了之后,反而成為好朋友了?
Z:我這個人就這樣,跟誰打過我就忘了,我不記仇,很多人不忘。
你沒有發現丁磊也是不裝的人嗎?他平常也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而且他也不太在意這個,到現在也是很好的朋友。
B:當時喝酒主要講什么?
Z:就是講講郵箱之戰。2006年做流氓軟件的時候。我們沒有罵任何人,但是我要殺流氓軟件,實際上是把行業的潛規則破壞了,這樣,行業里的同行很恨我,這個我沒法避免。2008年,我開始做免費殺 毒。從此,瑞星跟金山就一直罵到今天,都沒有停。你把他們的上市夢都給毀了,但這場仗也不是我挑起的。包括大家知道的3Q大戰,不是說我主動做了什么業務去挑戰騰訊,去競爭,是騰訊覺得我成長太快了,它要遏止我,所以它做了一個抄襲我們的產品,然后想強迫用戶用,然后想把我們的軟件從用戶電腦里踢出去,這樣才發生了后來的3Q大戰。所以我感覺,只是我個性顯得比較好戰。
B:那你是顯得好戰還是本來就好戰?
Z:我認為我并不好戰,只是善于戰斗。就是別人別惹我,如果惹了我,我做不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當年跟馬化騰沒鬧之前,我們也是朋友,就是我們這幫互聯網里的人,性格還行,你沒覺得互聯網里這些人不太裝,不大可以端著嗎?丁磊也不端,就是說其實行里很多人不裝,馬化騰也不太裝。但是由于企業做大了,有時候可能不得不端一點,但是他基本上不裝。
B:還是性格吧。
Z:打了以后,碰上馬化騰也會聊。我跟張朝陽也有過競爭,互聯網大家都有各自的觸角,但是我覺得一般比較有胸懷的人不大記仇。
雷軍金山做得不成功,所以他一直想要重新證明自己,但是太想證明了,動靜有點太大。我覺得你做成功了,大家自然會尊重你。但是他特別要面子,就在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即使朋友之間,也會讓你感覺到他跟你是不平等的。因為在他心目中他是我們的前輩,誰愿意跟老前輩在一塊?
B:你想做手機,從什么時候開始?
Z:這一兩年吧。因為,安卓手機都需要安全保護,而360又是中國較大的網絡安全公司。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互聯網的人,其實都有點心慌——害怕無線終端被人控制了。這種感覺就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控制,但是又不想被別人控制,你理解嗎?反過來,手機廠商心里也很慌,因為手機廠商感覺日子不好過。他們也在觀察,感覺互聯網公司會賣硬件的傳統生意。這兩種想法合在一起,就有很多的手機廠商問我,說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我就意識到,對于手機廠商來說,他們想向互聯網轉型,但對互聯網不了解,基因不一樣。
我可以幫你們把手機安全軟件做好,把手機的一些用戶體驗改好。其實,我還是在做360。
B:360以后沒有可能自己去做手機嗎?
Z:我這個問題思考了很久,包括有手機廠商要求我們一起做,這都是誘惑,特別是很多互聯網公司沒有做過硬件,剛進硬件的時候,一看硬件這么賺錢,硬件容易形成銷售額,但是實際上你想一想,為什么我拒絕?我覺得這不是我的生意。360在它擅長的領域,如果盲目地去做很多東西,末了可能以失敗告終。我覺得做手機賣手機這個生意一定不是一個朝陽產業,他們自身要轉型,我干嗎去跳火坑。我一直認為人跟什么都可以作對,我敢于挑戰一切強者,但是人不能跟趨勢作對,你跟歷史趨勢作對,螳臂擋車。
再過三年,以后手機硬件幾乎無利潤,因為利潤會非常微薄。在這個產業鏈上,作為一個硬件廠商就會分化,要么你就轉型互聯網,通過互聯網服務來賺錢。每個手機它從過戶賣一個物理設備,變成一個信息終端,變成我們跟用戶之間的一種橋梁,一個傳遞服務的接口。
我覺得未來在手機銷售渠道、在格局上,互聯網跟運營商還有傳統的渠道三分天下,也就是說將來可能三分之一手機還是通過傳統渠道賣。還有三分之一渠道通過運營商,因為運營商對用戶的控制力很強,可以通過話費補貼。末了,還有三分之一,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把高性價比的手機給推出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