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女子不如男,農村有很多的創業機會,下面要講述的是一位農家女王文娘的創業故事!
pH試紙測水質、利用顯微鏡觀察魚群詳情、解剖魚體深入研究魚群的病因并針對處理、自己給魚苗打疫苗針……這看上去像是專業人士干的技術活,福建省寧化縣泉上鎮青瑤村的農家女王文娘卻做得熟門熟路。
王文娘今年50歲,近年來,她通過綜合開發泉上水庫大水面漁業資源,發展養殖,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如今,她已然成為當地的養魚專業人士。她不僅把自己的事業經營得紅紅火火,還通過技術扶持、抱團發展,帶領當地婦女姐妹共同致富。
王文娘讀過高中,嫁到青瑤后,曾當過小學民辦老師,1997年,當選為村婦代會主任。當年,參加了縣、鄉婦聯舉辦的水產養殖培訓班后,她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泉上鎮水資源豐富,為什么不搞水產養殖呢?于是,她便承包了青瑤村200多畝的泉上水庫進行水產養殖。
剛開始,由于經驗不足,王文娘只是在水庫投入魚苗,讓它們自然生長,到了年底再收網賣魚。因投放密度小,收益自然也少。有一年,因自然災害及魚群大量出現問題,她投入的魚苗血本無歸。于是,王文娘買來雜志、科技類報紙和讀物,自學養殖技術,還到周邊地區甚至廣東梅州等地參觀考察,學習養殖經驗。
經過幾年的學習與實踐,2002年,王文娘開始進行網箱養殖,除了傳統的鯉魚、草魚外,還選擇了桂花魚、紅鯧魚、白鯧魚等一些魚種,并且加大了養殖密度。
2008年,王文娘又開始嘗試網箱育苗,而成魚則采取大水面養殖。為了保持水質清潔,她只投入無污染的飼料,如大豆、玉米等,進行養殖。她還摸索出了一套配方和技術,學會給魚苗打疫苗針。此外,她還定期進行水質監測、消毒。一旦遇到魚群問題,她便解剖魚體,用顯微鏡觀察,找出魚的病因。
如今,王文娘的養殖面積已經達到1300多畝。由于堅持養魚,她養殖的魚肉質結實、口感好,得到了消費者的口碑,銷售市場也逐步擴大。
10多年的養殖經驗,讓她積累了豐富的科學養殖知識和技術,成為遠近出名的“養魚人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上門向王文娘學習、取經,她的電話更是成了那些養殖戶的咨詢熱線。誰家的魚出現病死現象或者滯銷,她都會盡力幫他們解決。周邊有幾家養殖戶每次給魚苗打疫苗,都是王文娘親自配好藥,并上門幫他們去打。本村養殖戶熊秀金也得到了王文娘的資金和技術幫扶,形成了養殖規模。
為了更好地交流經驗和開拓市場,王文娘把當地和周邊的一些養殖戶組織起來,創建了寧化縣泉興灣無公害養殖基地。她告訴記者,接下來,她準備組建魚養殖合作社,成立一個含養殖和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養殖戶聯盟。她要讓她的魚走出泉上水庫,帶領村民走上創業道路。
其實,農村婦女創業故事還有很多,他們在創業的過程付出的往往會更多,作為男同志的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