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這個在中國財富榜長期霸占前三名的男人,馬云現在有多少資產,沒人知道。但是我們通過他的創業歷程和旗下公司的估值可以測算出大概的金額。現如今,“互聯網+”散布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互聯網+”經濟以其較強的生命力、適應力和影響力,趁著互聯網的發展的東風飛速擴張。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支付寶的改變了人們消費方式與支付手段。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馬云的世界,讓我們一起來扒一扒馬云發家史。
馬云,男,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88年畢業于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1995年創辦中國靠前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并擔任阿里集團CEO,2013年5月10日,辭任阿里巴巴集團CEO。2016年5月8日,馬云任中國企業家俱樂部;10月,馬云及其家族財富增長41%到2050億,位列2016胡潤百富榜第二位。
一、多次落榜,考場失意
在創立阿里之前,馬云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他經歷三次高考,兩次落榜,第三次的時候勉強被杭州師范學院以專科生錄取。1988年,馬云從杭州師范學院英語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學院,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馬云很快成為杭州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1991年,馬云初次接觸商業活動,創辦海博翻譯社。海博翻譯社個月入不敷出,為生存下去,馬云是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小商品市場進貨,發現這個賣小商品都比干翻譯好!于是海博翻譯社也開始賣鮮花,賣賣禮品。
二、次觸網、嘗試,小有收獲
1994年底,馬云初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因為一次翻譯工作去了美國,初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云,在朋友的介紹和幫助下開始認識互聯網。
當時剛接觸互聯網的馬云,馬上想到應該給海博翻譯社做個homepage,也就是主頁。上午9:30,馬云守在機器旁,等著海博翻譯社網頁完工。按照馬云的意思,制作人員在海博翻譯社網頁寫明了報價、電話和郵箱。中午12:30,馬云離開 。晚上,馬云回來收到5封回信。來自曰本、美國、德國的客戶來問翻譯價格,末了一封來自海外的華僑,是個留學生,他對馬云說:“海博翻譯社是互聯網上家中國公司。”他興奮地對VBN(一家美國公司)說,:“你在美國負責技術,我到中國找客戶。咱們一起來讓中國企業上網。”后來,1994年海博翻譯社營收持平,1995賺錢。海博翻譯社賺錢之后,馬云就沒有再管它。
三、頂住壓力,借錢創業
1995年3月夜。杭州馬云家坐著24位朋友,都是馬云4年來在夜校教書時結識的外貿人士,馬云想聽聽這些做外貿的人對Internet的商務需求。馬云提出想干Internet,其中23位朋友反對馬云干Internet,只有一個人說:“你要是真想做的話,倒是可以試一試。”
馬云沒有聽他們的,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學校辭職,借了一萬多,湊足2萬元。然后,馬云給杭州電子工學院計算機教師何一兵打了電話:“你聽說過Internet嗎?我們一起干Internet……”
1995年4月,中國靠前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云、馬云夫人張瑛和何一兵。此時離中國電信接入互聯網還有4個月。
1995年5月9日,中國黃頁網上線,馬云開始從身邊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經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們要資料,通過EMS寄到美國,VBN將homepage做好,打印出來,再快遞寄回杭州。馬云將網頁的打印稿拿給朋友看,并告訴朋友在Internet能看到。此時,離中國能上Internet還有3個月。
不能實際看到,朋友懷疑馬云在編故事。說馬云是騙子,馬云說:“你可以給法國的朋友打電話,給德國朋友打電話,或者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電話費我出,如果他說沒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說有,證明有了,你要付一點點錢給我們。”中國黃頁當時的收費標準是,一個homepag3000字外加一張照片,收費是2萬元,其中1.2萬給美國公司。
1995年,互聯網上的中國網站太少了,中國黃頁效果是非常好的。舉個例子:
錢江律師事務所上線之后,留得是家里電話,半夜三更老是有人打電話給他。
那時的馬云與其說是總經理,不如說是個推銷員。一位曾經在大排檔里見過馬云的老鄉這樣描述他:喝得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大幫人神侃瞎聊。那個時候,大家都不知道互聯網是什么東西,很多人就說馬云是到處推銷中國黃頁的“騙子”,但馬云還是不厭其煩,還是一遍遍地推銷中國黃頁。到了1997年年底,網站的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元!
四、坎坷的創業之路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升溫,中國黃頁在一夜之間冒出了許多競爭者,當時較強的當屬本地的杭州電信。實力懸殊的競爭,使得馬云終向對方出讓了70%的股份,說白了,是被對方給騙了。而且雙方合作是非常不愉快,失去決策權的馬云就施展不開手腳。
同時,1997年,當時的外經貿部向馬云伸出了橄欖枝,他將自己所持的中國黃頁剩余股份賤賣了,離開了一手創辦的公司,聽說當時走的時候,員工一個都沒帶走,帶著幾個創業伙伴遠走北京,繼續開發網上貿易站點。在租來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埋頭苦干,又是15個月。包括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會、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網站,都是馬云帶人做的。不僅讓外經貿部成為了中國靠前個上網的部級單位,而且將回報做到了287萬元。
然而,外經貿部此前對馬云團隊許諾的股份,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落實。他決定再度重新創業。這已經算是的第三次創業了!
五、重拾包袱,回鄉創業
1999年3月,馬云正式辭去公職,和他的團隊回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這也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阿里巴巴集團的前身。(續)
馬云放棄了穩定的教師崗位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其中道路坎坎坷坷,辛酸,被別人否定過、質疑過、罵過,但是他不忘初心地堅持了下來。結果就是好的證明:在20年后的今天,他的成功世人有目共睹。
相關資訊